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紫骝马

标题包含
紫骝马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714年),字升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华阴人。其父曾任山西太原府丞,去世后杨炯因举孝廉被任命为校书郎。后应制举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再迁为崇文馆学士。 杨炯以诗赋擅名,与王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勇敢的侠客再次开始他的周游之旅,他骑着紫色骏马,手握金色的马鞭。他的蛇弓上挂着白色的羽箭,而红色的马鞍上则装饰着紫色的绒毛。从南海崛起的他,一路高歌,向着北方的大地进发。如今匈奴尚未被消灭,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期待有朝一日能被封侯拜相。
去完善
释义
1. 紫骝马:指骏马,黑鬣黑尾的红马。 2. 侠客:指英勇善战的人。 3. 金鞭:指金属制的马鞭。 4. 控:驾驭。 5. 蛇弓:指宝弓。 6. 白羽箭:以白色羽毛装饰的箭矢。 7. 鹤辔:以鹤毛制作的马缰绳。 8. 赤茸:红色的马鬃。 9. 北州:泛指北方之地。 10. 匈奴:古时的游牧民族,这里用来代指外敌。 11. 画地:意指划分领土。 12. 封侯:古代对有军功的人的奖赏,封给土地和封号。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侠客英雄、激励报国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侠客英勇神武的形象以及为国建功的壮志。 首联“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点出侠客身份及特点:他们常常四处奔波行侠仗义,手持金色的马鞭驾驭着骏美的紫骝马。这两句诗展示了侠客的潇洒豪放与无所畏惧。 颔联“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描述了侠客所配备的精良武器和装备:他的箭矢犹如毒蛇一样犀利致命,而他跨下的马匹则如鹤般矫健敏捷。这一联形象地表现了侠客的高超武艺和勇猛气质。 颈联“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传达了侠客勇敢献身国家的信念:他从遥远的南海开始崭露头角,如今又朝着北方敌占区长嘶不已,表现出强烈的战斗意志。这两句诗凸显了侠客忠诚勇敢的品质。 尾联“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则是诗人对侠客们的寄语和期望:匈奴尚未被彻底消灭,愿你们为国效力,赢得荣誉和封赏。诗人以这句诗鼓励人们积极投身报国事业,充分体现出诗人的家国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浓墨重彩的手法描绘了侠客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英勇之士的热切期盼以及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紫骝马》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紫骝马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初时期,即公元650年前后。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国家初创阶段,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昌盛。然而,杨炯作为朝廷官员,却因性格耿直、不畏权贵而遭受排挤,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挫折。 人生际遇方面,杨炯自幼聪颖过人,颇有才名。但他的一生却并非一帆风顺,曾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建安县令。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珍视自己的故乡和亲人,也使得他对于壮志难酬的感受更为深刻。 时代背景方面,唐朝初期,国家经过长期的战乱,民众生活困苦。然而,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日益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杨炯作为一名文人,一方面有着报国之志,另一方面又因现实困境而感到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