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幽兰之歌

标题包含
幽兰之歌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 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 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714年),字升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华阴人。其父曾任山西太原府丞,去世后杨炯因举孝廉被任命为校书郎。后应制举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再迁为崇文馆学士。 杨炯以诗赋擅名,与王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幽兰生长了,在朝阳的地方。 它含着雨露的滋润,吸取日月的精华。 美人们带着忧愁思绪啊,在南边的渡口采摘荷花;公子们忘却烦恼啊,在北边的房屋种植萱草。 即使处于幽深的树林和贫瘠的山谷,也不会因为没人欣赏而不再散发芬芳。
去完善
释义
1. 幽兰:一种兰花,多生长在山谷幽静之处,故称“幽兰”。 2. 朝阳:指早晨的太阳,这里用来形容兰花生长的环境。 3. 雨露:指雨水和露水,这里用来形容兰花生长的环境条件。 4. 津润:滋润,滋养。这里用来形容兰花的生长过程。 5. 日月之休光:日月的光辉,这里用来形容兰花的生长环境与阳光息息相关。 6.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对兰花的赞美。 7. 愁思:忧愁的情绪。 8. 芙蓉:即荷花,这里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9. 南浦:南方的水边,这里用来形容荷花的生长环境。 10. 公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称呼,这里用来形容对兰花的赞美。 11. 忘忧:忘记忧愁,这里用来形容兰花的美好品质。 12.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别名“黄花菜”,古人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记忧愁。 13. 北堂:北方的房屋,这里用来形容萱草的生长环境。 14. 不以无人而不芳:意思是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兰花仍然会绽放出芬芳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幽兰之歌》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描绘幽兰的诗。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幽兰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它的气质和精神。 首句“幽兰生矣,于彼朝阳”,点明了诗的主题——幽兰。诗人以“幽”字来形容兰花的气质,使其更显淡雅和高洁。朝阳则赋予兰花勃勃生机,表达了其对阳光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情。 接下来的两句“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幽兰的生长环境。它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既滋润着兰花,又使其不被过度水湿影响;同时,它还吸纳着日月的光辉,使其在自然中茁壮成长。 中间四句“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通过对美人和公子的描述,丰富了诗歌的意境。美人的愁思和公子的忘忧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这一部分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探讨:尽管生活充满了烦恼和忧虑,但我们可以选择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最后两句“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诗人强调幽兰无论生长在哪里,都会保持其芬芳的本质。这象征着幽兰坚韧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格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