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李舍人山亭诗序

标题包含
李舍人山亭诗序
  嘉有高阳公山亭者,今为李舍人别墅也。廊宇重复,楼台左右。烟霞栖梁栋之间,竹树在汀洲之外。龟山对出,背东武而飞来;鹤阜相临,向东吴而不进。青溪数曲,赤岩千丈。寥廊兮惚恍,似蓬岭之难行;深邃兮眇然,若桃源之失路。信可谓赤县幽栖,黄图胜景。从来八子,辟高阳之邑居;今日四郊,逢舍人之置驿。故知樊家失业,遂作庾公之园;习氏不游,终成濮阴之地。   其人也,凝脂点漆,琼树瑶林,学富文史,言成准的。葭莩为汉帝之亲,凡蒋是周公之裔。田孟尝之待客,照饭无疑;孔文举之邀欢,樽中自溢。三冬事隙,五日归休。奏金石而满堂,召琳琅而触目。心焉而醉,德焉而饱。大隐朝市,本无车马之喧;不出户庭,坐得€霄之致。於是乎百年无几,万事徒劳。唯谈笑可以遣平生,唯文词可以陈心赏。既因良会,咸请赋诗。虽向之所欢,已为陈迹;俾千载之下,感於斯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714年),字升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华阴人。其父曾任山西太原府丞,去世后杨炯因举孝廉被任命为校书郎。后应制举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再迁为崇文馆学士。 杨炯以诗赋擅名,与王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李舍人山亭诗序》赏析: 本文是一篇以“山亭”为主题的对联和诗文集序言。作者杨炯通过对李舍人山亭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文章通过描绘山亭周边的景观,如“烟霞栖梁栋之间,竹树在汀洲之外”等诗句,展现了山亭周围的美丽景色。同时,通过对龟山、鹤阜等景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亭的独特感受。这些诗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亭的美景,还传达了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宁静心境。 接着,文章通过对山亭主人的描述,表达了对李舍人的赞美。作者通过使用“凝脂点漆,琼树瑶林”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李舍人的才学与品质。此外,还通过叙述李舍人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他的豁达与豪放。这些描述使李舍人成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最后,文章通过对山亭主人与文人墨客的相聚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描写“奏金石而满堂,召琳琅而触目”等场景,展现了山亭主人与宾客之间的深厚友谊。这些诗句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让人陶醉其中。 总之,《李舍人山亭诗序》是一篇描绘山亭美景和对友情的赞美的佳作。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舍人山亭诗序》是初唐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骈文诗序,创作时间为公元686年。 在这一年里,由于武则天的提拔,原本沉寂已久的杨炯被任命为从五品上的太子舍人。然而,这并未能让他感到满足,反而使他陷入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惆怅。他怀念起以往的生活,尤其是那个可以让他无忧无虑、尽情挥洒才华的时代。在这样的心境下,他来到了李舍人的山亭,看到那里的美景,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篇《李舍人山亭诗序》。 在这一时期,大唐盛世已经接近尾声,朝政逐渐陷入混乱。武则天掌握大权,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家的基础,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使得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时代的变迁,让杨炯深感忧虑和无奈。他在文中通过对山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