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行

标题包含
早行
敞朗东方彻,阑干北斗斜。地气俄成雾,天云渐作霞。 河流才辨马,岩路不容车。阡陌经三岁,闾阎对五家。 露文沾细草,风影转高花。日月从来惜,关山犹自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714年),字升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华阴人。其父曾任山西太原府丞,去世后杨炯因举孝廉被任命为校书郎。后应制举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再迁为崇文馆学士。 杨炯以诗赋擅名,与王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星光从北方向下倾斜。地面瞬间弥漫雾气,天空渐渐被晚霞染红。河水清澈得可以看到马匹,山路陡峭难以行车。田地间的道路蜿蜒曲折,几个乡村零星散布着五户人家。晶莹的露珠挂在嫩草上,风吹过带来花香四溢。珍惜每一个日出日落,关山之间的路途还很遥远。
去完善
释义
"敞朗东方彻,阑干北斗斜":东方,指太阳升起的方向;敞朗,开阔明亮;彻,整个儿、全面;阑干,形容北斗星横卧的样子;北斗,即北极星,古人常用它来辨别方向;斜,倾斜,这里形容北斗星逐渐落下的状态。整句意为:黎明时分,广阔的东方已经完全明亮,而北斗星也开始渐渐西斜。 "地气俄成雾,天云渐作霞":地气,地面的空气;俄,很快,忽然;雾,地面雾气;天云,天空的云朵;渐,逐渐;霞,彩霞,这里指的是太阳即将升起时,阳光透过云层形成的彩色光晕。整句意为:地面很快凝聚成了雾气,而天上的云彩也逐渐形成了美丽的彩霞。 "河流才辨马,岩路不容车":河流,指行人马匹要渡过的河流;才,刚刚,表示时间之早;辨,辨认;马,骑马的人,这里指代早起赶路的行人;岩路,山路,多崎岖不平;不容,不允许,这里是说道路狭窄无法通行车辆。整句意为:河流上的雾气刚刚散去,行人才能辨认出马匹;山路崎岖,无法通行车辆。 "阡陌经三岁,闾阎对五家":阡陌,田间小路,泛指田野乡间;三岁,三年,这里可以理解为一段时间,表示长久的意思;闾阎,原指古代城市的里巷门楼,这里借指乡村房屋;对,对面,这里指相距不远;五家,五户,表示村庄规模不大。整句意为: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行走,来到了田野间的阡陌小路,与附近的村庄相邻的五户人家近在眼前。 "露文沾细草,风影转高花":露文,露水凝结在草木上形成的水珠;沾,沾染;细草,小草,这里用来比喻路面杂草丛生;风影,随风摇曳的花木;转,转动,这里可理解为花木随风摆动;高花,高大的花卉,这里指盛开的花朵。整句意为:路旁的露水沾染在细小的杂草上,随风摇曳的花朵散发出淡淡清香。 "日月从来惜,关山犹自赊":日月,指时间的流逝;从来,一直,始终;惜,珍惜,这里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关山,关口和山川,这里借指路途遥远;犹自,仍然,依然;赊,远,这里是说路程还很漫长。整句意为:感叹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尽管路途遥远,仍需继续前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古诗,诗中展现了作者杨炯对于清晨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乡村风光的独特感悟。诗人从广阔无垠的东方日出开始写起,到北斗星的逐渐倾斜结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早行的情景。 在“地气俄成雾,天云渐作霞”两句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俄”与“渐”这两个动词,将雾气消散、云彩变红的过程描绘得十分传神。接着的“河流才辨马,岩路不容车”则是通过早行者眼中的所见,强调了山路的崎岖和道路的艰难,体现出旅途中遇到的挑战。 接下来的四句则转向了对乡村风光的描绘:“阡陌经三岁,闾阎对五家。露文沾细草,风影转高花。”这四句诗采用了工整的对仗手法,使得景象更加鲜明,特别是“露文沾细草,风影转高花”这一联,通过对“露文”和“风影”的刻画,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日月从来惜,关山犹自赊”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以及对行程的感慨。这两句诗既包含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蕴含着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生动展现了早行的风景以及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行》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早行所见到的景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当时杨炯年仅十五岁左右。 杨炯在这一时期正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子监,成为当时的太学生。然而,由于家族地位较低,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士族阶层占据主导地位,寒门子弟很难获得升迁的机会。因此,杨炯在《早行》中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担忧和忧虑。 与此同时,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唐太宗去世后,高宗即位,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背景下,杨炯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他的作品也呈现出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早行》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