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楼,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家在南楚之地,丈夫出征北燕。
离别虽只有一天,却感觉已过了千年。
红楼上愁眉不展,不愿细数金钱度日。
在这明月之夜,我思念着远在天涯的他。
去完善
释义
1. 南楚:古代泛指长江中游地区,这里指代女子所在的地点。
2. 北燕:古代北方的燕国,这里指代男子出征的地方。
3. 三秋:古人将一季分为孟、仲、季三个时段,秋季的三段即为初秋、中秋、晚秋,合称“三秋”。这里用来形容分离的时间短暂。
4. 少别:短暂的离别。
5. 嚬红:嚬通颦,皱眉;红即红楼,指女子的住处。
6. 绿钱:即苔藓,这里用来形容时间流逝。
7. 相思: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8. 迢递:遥远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妻子在南方思念丈夫的场景。首联写妻子留在南楚,而丈夫出征北燕,相隔千里。颔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别离之苦,虽然实际分别只有一天,却感觉如同千年之久。颈联写妻子在红楼上不掩嚬,无心数绿钱,表现了其内心深深的哀愁和思念之情。尾联以明月、白云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相思的氛围,突显了思念之情的浓烈与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有所思》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在公元7世纪的中国,唐朝正处于繁荣时期,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杨炯作为一名士人,以诗文为志,抒发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杨炯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他在青年时期就曾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但因性格刚直、言辞犀利而未能得到重用。后来他因参与房州刺史阴谋被牵连,被贬谪至四川。这段时间他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的冷暖。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有所思”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