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江三峡绵延七百里的美丽山水中,只有巫峡是最为世人称道的。这里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犹如巨幅水墨画中的山水画。石壁陡峭如削,高耸入云,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青苔,就像锦绣画卷。
到了夜晚,峡谷显得更加明晰。即便没有风,江水依然波涛汹涌。面对如此景色,我想起了古人以忠诚守信为行为准则,这样便能悠然泛舟,无论水波有多汹涌都不必担忧。
所以,我们可以乘船度过这看似险恶的砥柱山,也可以游览其他险阻河流,仿佛无所畏惧。如今的美人又在何处呢?他们只能在想象中看到美人的倩影,但现实生活中的美人已不复存在。不过,灵芝仍然是人们心中最珍贵的宝物。
然而,在这空旷的山谷里,每到夜间,便会传来凄厉的猿猴啼声。这让远行的旅人忍不住泪流满襟。
去完善
释义
《巫峡》:唐朝诗人杨炯的作品,描述了三峡之一的巫峡景色。
1. 三峡: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位于中国四川省东部与湖北省西部交界处。
2. 唯言:只听说,唯有。
3. 重岩:重叠的山岩。
4. 窅(yǎo):深远的样子。
5. 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峰。
6. 凌苍苍:高耸入云的意思。凌,升腾;苍苍,天空。
7. 绝壁:陡峭的悬崖。
8. 横天险:横陈在天空下的险要之处。
9. 莓苔:青苔。
10. 烂锦章:形容青苔覆盖在崖壁上形成美丽的图案。烂,华丽;锦章,美丽的花纹。
11. 入夜:晚上。
12. 分明见:清晰地看到。
13. 无风:没有风的时候。
14. 波浪狂:波涛汹涌。
15. 忠信:忠诚守信。
16. 蹈:践行。
17. 泛舟:乘船。
18. 何伤:有什么妨碍呢?表示没有关系。
19. 可以:表示可能或能够。
20. 涉砥柱:渡过砥柱山。涉,经过;砥柱,即砥柱山,位于河南三门峡市黄河中流的一块巨大礁石。
21. 浮吕梁:漂浮过吕梁河。吕梁,即吕梁山,位于山西中部。
22. 美人:指理想中的美好事物。
23. 今何在:现在在哪里。
24. 灵芝:古代传说中的仙草,象征美好的愿望。
25. 徒有芳:白白地存在。
26. 山空:山中空旷无人。
27. 夜猿啸:夜晚猿猴的啼叫声。
28. 征客:离家远行的人。
29. 泪沾裳:泪水打湿了衣裳。沾,浸湿;裳,古人的下衣。
去完善
赏析
《巫峡》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一首描绘长江三峡中巫峡景象的五言古诗。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巫峡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巫峡在长江三峡中的地位。虽然三峡总共有七百里的长度,但唯有巫峡被认为是其中最长的部分。这里起到了一个引入的作用,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了背景。
颔联“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描述了巫峡两岸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的景象。其中“重岩”、“叠嶂”形象地刻画了山势的险峻,而“窅不极”、“凌苍苍”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色的惊叹之情。
颈联“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进一步强调了巫峡地势的险要。“绝壁横天险”表现了绝壁仿佛遮断了天空的情景,突出了其高耸与险恶。“莓苔烂锦章”则描绘了绝壁上布满青苔的状态,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尾联“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以声情动人的手法展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夜幕降临,山间回荡着凄厉的猿啸之声,离家在外的游子听到这声音,不禁泪流满面。这两句不仅凸显了巫峡之夜的苍凉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对离愁别绪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巫峡》是初唐诗人杨炯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从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可能是杨炯在唐高宗时期(650-683年)创作的。
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杨炯的人生经历却并不如意。他曾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赏识,但却因宫廷斗争而被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郁和哀愁的情感。
在《巫峡》中,杨炯以巫峡为背景,通过对长江三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他通过描绘巫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杨炯的才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