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联珠
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
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颂古联珠》是明代诗人释了元所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歌。以下是对该诗的字词注释:
1. 尘中:指世俗社会,与佛教中的“佛境”相对。
2. 辩主:指禅宗的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他曾于荆州玉泉山竹林寺设坛说法,启迪迷津,辨明正法。
3. 眼分明:此处形容人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智慧,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4. 特地:特别地,特意地。
5. 寻方:寻找治病的方法或途径。这里比喻寻求领悟佛法真谛的方法。
6. 点睛:传说中国古代画家张僧繇在一座寺庙壁上画龙,但他没有给龙点眼睛,因此龙不能飞腾。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点睛则飞去。”这里比喻禅宗强调的顿悟之妙。
7. 堪笑:令人感到可笑的。
8. 耆婆:又作“耆域”,梵文Jīvaka,音译吉维诃,意译为长寿。他是古印度名医,擅长针灸术。耆婆也是佛教经典中的角色,被描述为一个能够治愈疾病的人。
9. 暝眩:医学术语,表示眼睛视力模糊的症状。这里用来讽刺耆婆医术不精,不能治愈世人之疾苦。
10. 南北绝人行:形容当时南北两地人们对正法的无知,无法找到正确的方法来领悟佛法真谛。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颂古联珠》中,释了元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示了禅宗的精神风貌。诗的前两句“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表达了在红尘中辨明真谛的重要性,强调我们要特别地去寻找那些能点醒我们的事物。这里的主眼可以理解为禅宗要旨,也就是我们寻求的人生方向和精神寄托。特地寻方则可以看作是修行道路上的一种追求。颔联“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则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嘲讽,尽管有耆婆那样的高僧大德传授智慧,但在人们心中这些教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实践。
这首诗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禅宗的真谛,呼吁人们在纷扰的红尘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追寻人生的真正意义。同时,诗人又以幽默的笔触批判了那些虽有知识却不去实践的人,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警示作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联珠》是宋代诗人释了元的一首题画诗,收录在《五灯会元》一书中。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
释了元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为主。在这一时期,释了元的人生际遇相对平稳,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流切磋,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作品受到了禅宗的影响,注重内心世界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宋哲宗绍圣元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绘画、书法、诗歌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禅宗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和艺术家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熏陶,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