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焦山三诏洞

标题包含
焦山三诏洞
畴昔先生此掩关,紫泥三到石房间。 若教便逐蒲轮起,安得清风镇海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有一位先生闭门隐居,紫色的书信三次来到他石屋的房间里。如果让他就随蒲轮车而起身离开,怎么得到能镇守海山的清风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畴昔:从前。 2. 先生:这里指南宋文人陆游。 3. 紫泥:古代皇帝召见臣子文书的封缄物。这里代指皇帝的诏书。 4. 蒲轮:古代官员卸任时的标志,是一种用蒲草包裹的车轮。这里表示告老还乡。 5. 安得:如何能。
去完善
赏析
《焦山三诏洞》是一首描绘古代隐士的诗歌。诗中,释了元以“畴昔先生”隐喻自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廷征召的不满。他以紫泥三到石房间的形象描绘了皇帝的诏书,但并未被世俗的名利所动。如果诗人听从朝廷的召唤而离开隐逸生活,那他就无法享有清风拂过海山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高尚品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焦山三诏洞》是南宋僧人释了元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中期,即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乱时期,金、蒙古等外敌不断侵扰中原地区,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了元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充满了禅意和宗教信仰。他游历全国各地,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对生活的理解。在他的旅途中,他来到了江苏镇江的焦山三诏洞,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壮丽,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歌。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普遍重视文人士大夫的品格和气节,这也影响了释了元的诗歌创作。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反映了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