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廉纤细雨,殢东风如困。萦断千丝为谁恨。向楚宫一梦,千古悲凉,无处问。愁到而今未尽。
分明都是泪,泣柳沾花,常与骚人伴孤闷。记当年、得意处,酒力方融,怯轻寒、玉炉香润。又岂识、情怀苦难禁,对点滴檐声,夜寒灯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盈的雨丝如同温柔的东风一般带来困乏,谁能解那绵绵不断的忧伤?回顾在楚王宫的一梦,千古的悲凉,却无处问询。忧愁至今仍未消尽。分明都是眼泪,不论是哭泣中的柳树还是沾满泪水的花瓣,总是与孤独的诗人相伴。还记得当年春风得意时,美酒的力量刚刚融化,害怕微寒,玉炉的香雾还未消散。又怎能知道情感的痛苦难以忍受呢?面对雨滴声和灯光映照在寒冷的夜晚,更显孤单。

去完善
释义
1. 廉纤:形容细微的雨。
2. 困:疲软无力。
3. 萦断千丝:指被风雨打断的柳丝。
4. 楚宫:这里指代战国时期楚国宫廷。
5. 骚人:诗人。
6. 得意处:称心如意的时候。
7. 玉炉香润:香炉中的香仍然湿润。
8. 檐声:屋檐上的滴水声。
9. 灯晕:灯光映照出的朦胧光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孤寂惆怅的心境。上阕写春雨如愁,词人以自然景象巧妙地传达出内心的孤独和哀伤,如同“楚宫一梦”的无尽悲凉。下阕则从含泪泣柳的花儿中感受到诗人的孤闷,回想起当年春风得意的时光,却又被冰冷的现实击碎梦境。最后的结尾表现出词人对无限哀愁的无奈和对日常琐碎生活的感慨,如檐雨滴落的声音,犹如寒冷的灯火洒下的淡淡光晕,令人感受到了整首词的深深伤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仙歌》是宋代文学家李元膺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045年左右,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李元膺在官场失意,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因此,这首词反映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豁达的心态。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李元膺却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超脱的心,他寄情山水,以诗酒为乐,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他的这种豁达的人生观,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首《洞仙歌》便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词中以仙境、仙人等形象,描绘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鄙夷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一个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