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别赛景初

标题包含
留别赛景初
暖云将雨骤阴晴,四月罗衣尚未成。万点愁心飞絮影,五更残梦卖花声。方空越白承恩厚,绣䘿诸于照道明。自笑穷途不归去,空怀漫刺阖闾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宪,字思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大将。他生于北宋末年,具体生年不详,卒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张宪原为河北西路兵马都监,后归顺岳飞,成为其得力助手。在岳飞的指挥下,张宪参与了多次对金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云朵似乎将要化成雨水,时阴时晴,令人难以捉摸。四月的天气仍然需要穿着厚重的衣物来抵挡严寒。内心的忧愁如同飘飞的柳絮一般纷繁复杂。半夜从梦中醒来,耳边依稀能听到卖花的声音。空旷的天空下,白色的月光显得格外明亮,似乎在回应着皇家的恩情。绣有花纹的衣裳照亮了四周的环境,使得一切清晰可见。自己对自己的境遇感到可笑,却依然无法决定归去的道路。满腹的话语只能对着这繁华的城市倾诉,却无法找到归宿。
去完善
释义
1. 留别赛景初:诗题,意即“在分别时送给赛景初”。 2. 暖云将雨:指天空中的云朵时而阴暗,时而晴朗,好像即将下雨的样子。 3. 骤阴晴:突然变化无常的天气。 4. 四月罗衣尚未成:四月份,天气还不太热,所以丝绸做的衣服还没做好。 5. 万点愁心飞絮影:漫天飘飞的柳絮让人感受到忧愁的心情。 6. 五更残梦卖花声:五更时分,被卖花的叫声唤醒,梦中见到繁华的都市。 7. 方空越白:古代越国的上空十分明朗。此处可能是用越国的典故比喻当时环境的光明。 8. 承恩厚:受到深厚的恩情。 9. 绣䘿诸于照道明:意为女子美貌,打扮华丽,象征着社会繁荣。 10. 穷途不归去:身处困境却不愿意离去。 11. 空怀漫刺阖闾城:表达自己在吴都(阖闾城)没有实际作为的惭愧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赛景初告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嘲。诗人通过暖云、骤阴、飞絮等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天气突变以及内心的不安。同时,以五更残梦卖花声的形象比喻,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以及生活的艰辛。方空越白承恩厚,绣䘿诸于照道明两句,则表达了对赛景初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调侃,表示虽然穷困潦倒,但仍心怀壮志,不甘放弃。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别赛景初》这首诗是元朝诗人张宪的作品。公元1351年,正值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之际,张宪当时正担任广东省宣慰使司都元帅。他的挚友赛景初即将离去,他以此诗为赠,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 在元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四起,战乱频仍。张宪和赛景初两人都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他们身处乱世之中,深感人生无常、命运多舛。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宪写下了这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篇,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局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张宪通过对“春风”、“绿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离别时的氛围,从而传达出他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他也借助于对“青天”、“白日晚”等时间的感慨,表现出对社会动荡、岁月流逝的忧虑。 总的来说,《留别赛景初》这首诗是在元末农民起义的背景下创作的,展现了张宪作为一名元代文人在乱世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