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云山楼

标题包含
题云山楼
远山近山浓淡青,朝云暮云先后生。我楼虽小实空阔,云自往来山自横。山耶云耶两无碍,地久天长果谁在。渺茫蜃气等虚空,纵有轩窗宁足怪。为爱云山搆小楼,看山看云今白头。山形起伏只如旧,云湿云晴知几秋。门窗向山作长揖,长揖云山两俱入。推窗送山出楼去,山出云归楼自立。愚公好勤不奈闲,孙孙子子厌跻攀。眼空四海本无物,何事欲移门外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宪,字思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大将。他生于北宋末年,具体生年不详,卒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张宪原为河北西路兵马都监,后归顺岳飞,成为其得力助手。在岳飞的指挥下,张宪参与了多次对金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远方的山脉和近处的山脉,呈现不同的青色,清晨的云彩和傍晚的云彩,在天空中依次出现。我的楼房虽然狭小,但视野却极为开阔,云朵自由地飘荡,山脉随意地延伸。山与云并无阻碍,长久的时光之后,有谁仍然存在?空灵的幻影如同虚幻的天空,即使有窗户也不奇怪。因为喜欢山和云,所以我建造了这座小楼,观看山景、欣赏流云直至满头白发。山的形状不断变化,就像以往那样,而云层的变化也经历了无数春秋。门窗朝着山而行,就像深深的敬礼,敬礼着山水相互进入。推开窗户,送走山,云的离开使得楼房独立而立。愚蠢的人辛勤劳动却无法忍受闲暇,孙子孙女都厌恶攀登。眼中空空,似乎无所存在,为什么还要移动门外的山呢?
去完善
释义
1. 云山:代指云雾环绕的山景。 2. 张宪: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3. 题:诗歌体裁的一种,通常以事物为主题。 4. 小楼:此处指云山楼。 5. 朝云暮云:形容早晚不同的云彩变化。 6. 山高水长:描述山水景观的持久与永恒。 7. 果:表示确定的事实。 8. 蜃气:古人认为海市蜃楼是由蜃吐气形成的现象。 9. 轩窗:古代建筑的窗户,喻指观察景色的地方。 10. 爱:欣赏,喜爱。 11. 构:建造,构筑。 12. 看山看云:欣赏周围美丽的山水景象。 13. 白头:比喻年纪已大。 14. 只如旧:仍然保持原样。 15. 湿:湿润。 16. 晴:晴朗。 17. 门窗:此处指云山楼的门窗。 18. 长揖:古代一种礼仪,向人拱手行礼。 19. 愚公:代指勤劳的人。 20. 好勤:喜好勤奋。 21. 不奈闲:无法忍受清闲。 22. 孙孙子子:世代相传。 23. 厌跻攀:厌倦了爬山的辛劳。 24. 眼空四海:视野开阔,看得高远。 25. 本无物:原本没有什么东西。 26. 何事:为何。 27. 欲:想要。 28. 移门外山:移动门外的山峰。
去完善
赏析
《题云山楼》张宪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以“云山”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远近、朝暮的云山景色,表达了其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将小楼的空阔与云的往来、山的横亘相对照,寓意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种自然观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其次,诗人通过描述云山楼的构造和周围环境,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慨。他认为,无论是山还是云,都是永恒的存在,它们在时间长河中未曾改变。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接着,诗人通过对云山楼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他认为,人生就像这云山楼一样,尽管岁月流转,但山形的起伏依旧,云色的变化依然。这种人生观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人通过讲述愚公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类改造自然的批判。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而不是试图改变它。这种自然观体现了诗人对环保意识的觉醒和对地球家园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云山楼》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张宪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45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张宪作为岳飞的重要部下,经历了抗击金兵的艰苦斗争,同时也见证了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国家的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段时间里,张宪在战斗中屡建战功,但他也深感国家的腐败和无能。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与此同时,他也在寻找一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于是选择了以云山楼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宪所处的社会环境也非常复杂。一方面,南宋朝廷在抗击金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另一方面,朝廷内部的斗争也在不断加剧。这使得张宪在诗中表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总的来说,《题云山楼》这首诗歌是在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传达了对民族尊严的坚守。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英勇无畏、忠诚正直的将领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坚定信念和无私付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