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千林閴无伴,独秀益孤明。
索笑延幽赏,闻香失宿酲。
天教清到骨,我岂淡无情。
睡起黄昏月,花边洗破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株树林间寂寥无人相伴,唯有一株独领风骚更显光明。寻找乐趣让我的内心充满幽深的美感,闻到花香让我忘记了一夜的困倦。上天赐予它清高的品质,我又怎能对它冷漠无情呢?从睡梦中醒来已是黄昏时分,月光洒在花丛之间,我将杯子清洗干净,准备再次欣赏这美丽的月色与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千林閴无伴":此处的"千林"是虚指,形容很多树林;"閴"通"阒",意为寂静无声。所以这句的意思是,在众多的树林中,只有梅花开得格外鲜明,显得格外孤独。
2. "独秀益孤明":"独秀"在此是指梅花树独自开花,与其他植物不同,"益"字表示更加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这棵独自开放的梅花树更加突出了它那明亮的花色。
3. "索笑延幽赏":"索笑"一词出自《晋书·石崇传》,本意是指苦苦寻求欢乐,这里诗人借指欣赏梅花;"延"有引申、延伸之意,"幽赏"指的是在宁静的环境中寻找乐趣。整句意思是,观赏梅花所带来的快乐可以延伸至周围宁静的环境之中。
4. "闻香失宿酲":"宿酲"意为隔夜余醉尚未消除的状态。这句话表达的是,闻到梅花的香气,使得原本宿醉的感觉都消失了。
5. "天教清到骨":这里的"清"字可以用来理解成一种清洁、纯净的品质,也代表了梅花的高雅气质。这句话意味着,梅花这种洁净到极致的品质是天生的,是大自然赋予的。
6. "我岂淡无情":这句是诗人的自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意思是说,我怎么会对如此淡雅高洁的梅花无动于衷呢?
7. "睡起黄昏月":描述了诗人从午睡中醒来,看到黄昏时分月亮升起的美景。
8. "花边洗破觥":"花边"是指梅花旁;"洗破觥"意思是打破沉默,以诗酒共话的方式来品味眼前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早梅》是南宋诗人胡铨的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对早梅的描绘,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首联“千林閴无伴,独秀益孤明”,诗人以早梅在寒冬时节盛开于疏林之中的形象开篇,展现出其独立不惧、卓然不群的品质。这句将梅花与周围环境对比,表现出其孤立而不寂寞的精神风貌。
颔联“索笑延幽赏,闻香失宿酲”,这一句从梅花的笑容和香气两方面进行描绘。笑脸向人,花香四溢,为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犹如驱散醉意一般让人清醒。
颈联“天教清到骨,我岂淡无情”,是诗人对梅花品格的评价。他赞美梅花天然清新、淡雅脱俗的气质,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同样具有这种品质的自信。
尾联“睡起黄昏月,花边洗破觥”,用月色下的花下饮酒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与梅花相映成趣的生活态度。他用醉眼观花,一边欣赏着美丽的花朵,一边畅饮美酒,反映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达观人生态度。
整首诗,诗人通过对早梅生动形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梅》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胡铨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1年前后,正值南宋初期。当时国家正处于金国侵略的危难关头,朝廷却陷入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争论。胡铨在此时期屡遭贬谪,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呼吁抗战救国。
在人生际遇方面,胡铨因上疏抗金而被秦桧排挤,先后被贬至南雄州(今广东南雄)、惠州(今广东惠州)等地。尽管遭受种种磨难,胡铨始终保持一颗爱国之心,关心国家大事。在惠州期间,他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早梅》。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初年国家形势十分严峻。金国屡次南下侵略,迫使宋朝南渡,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在此时期,朝廷内部斗争激烈,主战派和主和派针锋相对。胡铨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坚决主张抗击金国,收复失地。然而,由于秦桧等权臣的压制,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广泛支持。尽管如此,胡铨仍然坚定地走在抗金的道路上,为国家的振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