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五门西望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
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百官朝拜时在西边的五个门口,春风吹过尘土扬起在白玉般的河堤上。
黄色的马鞍被红布包裹着,马儿昂首挺胸;红色的丝带绑着鸡,让它不停地斗。
馆内松树从墙头伸展出来,枝叶繁茂,皇宫里的柳树垂在水面上,长条整齐。
只有教坊南边的草地还保持绿色,古老的青苔生长在阴凉处显得格外寒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五门:指的是古代都城五个主要城门,具体指哪五个城门因朝代不同而异。这里应泛指皇宫周边的城门。
2. 百官朝下:指官员们在朝廷上退朝之后。
3. 尘起:尘土飞扬的景象,表示众人喧哗。
4. 玉堤:形容堤坝如玉般美丽。
5. 黄帕:黄色的丝织品,这里用来覆盖马鞍。
6. 红罗系项:用红色的丝织品绑住鸡的颈部。
7. 斗回鸡:一种斗鸡游戏。
8. 馆松:种植在官署附近的松树。
9. 墙头出:从围墙上方露出。
10. 御柳:皇家种植的柳树。
11. 水面齐:水面的高度与柳树枝平行。
12. 教坊:古代宫廷音乐机构,负责培训乐师、编排歌舞等事务。
13. 南草绿:南方的植物颜色翠绿。
14. 古苔阴地:长满青苔的背阴处。

去完善
赏析
《春日五门西望》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描绘皇城春景的诗歌。首联“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描述了百官上朝时热闹的场景和春风吹拂、尘土飞扬的画面。颈联“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通过黄帕盖鞍和马匹展示皇家气派,以及红罗系项和斗鸡比赛展现宫廷娱乐生活。
颔联“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描绘了松树墙头探出的苍劲枝叶,和柳树在水面上垂下的修长枝条。这些景象都体现了皇宫的庄严和宁静。尾联“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借由教坊附近的绿意盎然与阴冷的古苔,勾勒出皇城角落的萧瑟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宫廷生活的独特观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五门西望》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5年,时值唐朝晚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加剧,政治腐败,民众疾苦。
诗人王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书香门第到官场沉浮的变迁。他深知民间疾苦,又饱受官僚腐朽之气。这种矛盾使他具有一种独特的诗人心态,既对上层社会抱有深深的忧虑,又对下层百姓充满同情。
在《春日五门西望》这首诗中,王建描绘了长安城的春日景象,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的深深同情。他的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矛盾,展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众的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