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当窗织

标题包含
当窗织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建(847年-918年),初名王审潮,字仲初,许州舞阳(今河南省舞阳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的建立者。 王建出身贫寒,年轻时以卖烧饼为生。后来参军入伍,因勇武善战而逐渐崭露头角。黄巢起义时,王建...查看更多
阿蒙
去完善

译文
叹声又叹声,园里的枣子被路人吃光。 贫穷的女儿为富人纺织,公婆却无法给予帮助。 冷水让双手僵硬,纱线也脆弱易断,接续不断的心却逐渐破灭。 草丛中的虫子急促地叫着,两天才勉强织成一件半。 上缴官府时还有一些零碎的部分,还没能穿上新衣。 倚窗望向华丽的青楼女子,她们手指不用动就能穿上满箱的华服。
阿蒙
去完善
释义
1. 叹息复叹息:诗人首先描绘了贫寒女子为生活所迫,无法停止叹息的情景。 2. 园中有枣行人食:以行人为隐喻,比喻富人可以随意享受生活的乐趣。 3. 贫家女为富家织:这里描述的是贫寒女子受雇于富人家庭,为他人纺织的情况。 4. 翁母隔墙不得力:描述女子在劳动中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只有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 5. 水寒手涩丝脆断:指天气寒冷,女子双手冻得僵硬,导致织品质量下降。 6. 续来续去心肠烂:表现女子在辛勤劳作中心力憔悴的状态。 7. 草虫促促机下啼:形容昆虫在织布机上乱飞,增加了女子工作的难度。 8. 两日催成一匹半:指女子用两天时间完成一匹半布料的工作量。 9. 输官上顶有零落:表明女工交付给官家的布料质量并不理想。 10. 姑未得衣身不著:暗示贫困家庭的亲人在没有衣服穿的情况下,仍然在为别人做工。 11. 当窗却羡青楼倡:对比贫寒女子羡慕着青楼女子的安逸生活。 12. 十指不动衣盈箱:形容青楼女子悠闲的生活状态,她们只需整日呆在窗前,就能换来满箱的衣物。
阿蒙
去完善
赏析
《当窗织》是一首描绘贫寒女子辛勤劳作、却无法获得应有回报的古代诗。诗人王建以简练的文字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和人性的贪婪。在诗歌中,他不仅讽刺了那些剥削贫苦百姓的富人,还为那些付出艰辛劳动却只能勉强糊口的底层百姓发出了深深的哀叹。 在诗歌的首联,王建用“叹息复叹息”这一强烈的感情抒发方式表达了贫穷家庭的无奈与心酸。接下来,他通过描述“园中有枣行人食”的现象,巧妙地揭露了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在此,行人享用的果实来自辛苦劳作的女子的家园,而她们却仍然无法果腹。 接下来的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了贫家女的劳动场景:她为了给富人家织布,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但她的努力却无法为她自己和家人带来实际的帮助。由于寒冷的天气和艰苦的环境,她的手指变得僵硬,丝线也脆弱易断,但她仍坚持不断地进行下去。同时,作者通过对草虫和织布机的描写,表现了穷苦人家的困境,如同被驱使的昆虫,无法停止脚步。 尾联则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不公现象的不满。虽然这位贫家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后获得的报酬却少得可怜,甚至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养尊处优的青楼女子,她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华丽无比的衣裳。这里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黑暗面,也揭示了人性的虚伪与自私。
阿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当窗织》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建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初的唐朝时期,正值唐德宗贞元年间。在这期间,由于政治上的相对稳定,经济上逐渐繁荣,使得民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王建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墨客之一,深受这个时代的影响,他创作了许多描绘百姓生活的诗篇。 在诗人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在家中窗前辛勤纺织的场景,她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女子劳作场景的描绘,更是对当时民间普通人家生活的真实写照。王建的这首《当窗织》也成为了反映这一时代百姓生活精神风貌的代表作品之一。
阿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