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琇上人
古殿焚香外,清羸坐石棱。茶烟开瓦雪,鹤迹上潭冰。
孤磬侵云动,灵山隔水登。白云归意远,旧寺在庐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殿焚香的周围,我坐在嶙峋的石头上显得清瘦。茶叶的烟雾让瓦片上的雪融化了,仙鹤的脚印出现在寒冷的潭水上。孤独的声音回响在空中,仿佛触动了高山的云端。我对远方的渴望被湖泊的水波阻断。山间的白云离我越来越远,而那古老的寺庙就在庐陵。
去完善
释义
1. "古殿":指的是年代久远的寺庙大殿。
2. "清羸":形容人清瘦的样子。这里指琇上人的形象。
3. "石棱":石头的棱角处,这里是坐在石头上的意思。
4. "茶烟":煮茶的烟气。
5. "瓦雪":屋瓦上的白雪。
6. "鹤迹":鹤的足迹。
7. "潭冰":水潭中的冰块。
8. "孤磬":孤单的磬声。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9. "灵山":佛教圣地,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10. "白云":比喻思乡之情。
11. "庐陵":古县名,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此地为琇上人旧寺所在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郑巢写给一位名叫“琇上人”的僧人。诗人通过描绘这位僧人的日常活动和他所居住的环境,展现了他对于宗教信仰和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中的意象如“古殿”“清羸”“茶烟”“鹤迹”“孤磬”“灵山”“白云”“旧寺”等,都是用来表现僧人的生活情景和精神境界。
首联“古殿焚香外,清羸坐石棱。”描绘了僧人在古庙里焚香的场景,以及他静坐于山石上的清瘦身影。这里既展现了僧人的沉静与孤独,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清净与高远。
颔联“茶烟开瓦雪,鹤迹上潭冰。”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细节。茶的烟气弥漫在屋顶,仿佛消融了雪花;鹤的足迹印在结冰的水潭上,象征着圣洁与寂静。这两句诗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僧人与世俗隔绝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于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
颈联“孤磬侵云动,灵山隔水登。”描述了僧人在寺庙里敲击木鱼的声音,仿佛能够穿透云层,传达给远方的信徒。同时,他还向往着远方的灵山,希望能够跨越水域,登上灵台,实现心灵的升华。这两句诗表现了僧人坚定的信念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尾联“白云归意远,旧寺在庐陵。”则是诗人对僧人未来的期许。他希望这位僧人能够在心灵修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像那悠悠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同时,诗人还提醒僧人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修行的寺庙,那里是他的精神家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诗人郑巢与琇上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探索宗教哲理、诗歌创作等方面相互学习,互为知音。当时,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虽已恢复平静,但国力依然衰退,朝政腐败。诗人们心怀忧虑,纷纷寄情山水田园,寻求心灵的慰藉。郑巢也是其中之一,他常与友人徜徉山水之间,领略自然之美,抒发胸臆。
在这首诗《送琇上人》中,郑巢以极其简练的笔墨,描绘了琇上人在山水之间的漂泊之旅,以及他们对尘世生活的超脱态度。“山影”、“秋云”等景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崇高。而这种超脱又并非完全抛却红尘俗事,而是带着几分怀念和牵挂。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以及在纷扰世事中坚守信仰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