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省空上人归南岳

标题包含
送省空上人归南岳
又归衡岳寺,旧院树冥冥。 坐石逢寒衲,寻龛补坏经。 峤云笼曙磬,潭草落秋萍。 谁伴高牕宿,禅衣挂桂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再次回到衡岳寺,老院子树木郁郁葱葱。 坐在石头上遇到穿着破旧僧袍的僧人,寻找神龛修补破损的佛经。 山间的云雾环绕着曙光中的磬声,水潭边的草地上落叶如同秋天的浮萍。 有谁陪伴在高窗下过夜,禅服上挂着桂花的清香。
去完善
释义
1. 衡岳:即湖南的衡山,又称南岳,为中国的五大名山之一。 2. 旧院:这里指省空上人之前所在的寺院。 3. 树冥冥:形容树木茂密的样子。 4. 寒衲:寒指寒冷的季节,衲是指僧人的袈裟,这里指的是在寒冷季节中穿着袈裟的僧人。 5. 寻龛:寻找佛龛。 6. 坏经:破损的经书。 7. 峤云:岭上的云气。 8. 笼曙磬:笼罩着拂晓时的钟声。 9. 潭草:潭边的杂草。 10. 秋萍:秋天的浮萍。 11. 高牕:高楼窗户。 12. 桂馨:桂花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省空回归衡山寺庙的情景。首联“又归衡岳寺,旧院树冥冥”,表现了诗人对省空回到熟悉的衡山寺庙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位僧人曾多次往返于寺庙与尘世之间,凸显了其深厚的修行之心。颔联“坐石逢寒衲,寻龛补坏经”则刻画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以“坐石”和“寒衲”展现其淡泊名利、潜心修行的形象。颈联“峤云笼曙磬,潭草落秋萍”则以景物之变幻象征时间流逝,表达了诗人和僧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尾联“谁伴高牕宿,禅衣挂桂馨”则意味深长,传达出尽管禅僧省空依然坚守信仰,但身边却无人能理解他的高洁之志,令人感慨不已。整首诗既有禅意又有诗情,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省空上人归南岳》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郑巢创作的送别诗。据考证,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在这首诗中,郑巢表达了对省空上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郑巢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担任国子监助教,这是一个地位相对较低的职位,但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这个时期,郑巢结识了省空上人,两人成为了知己。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省空上人决定离开长安,回到故乡南岳。郑巢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离别之情的诗篇。 当时,唐朝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但在政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动荡。唐德宗在位期间,曾发生过“四镇之乱”和“奉天之难”等事件,这对唐朝的政治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唐朝的文化艺术仍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歌创作尤为繁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巢作为一个文人,虽然地位不高,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使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送省空上人归南岳》这首诗既反映了郑巢与省空上人的真挚友谊,也展示了唐朝文人墨客的风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