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式
潇湘路杳然,清兴起秋前。去寺多随磬,看山半在船。
绿云天外鹤,红树雨中蝉。莫使游华顶,逍遥更过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遥远的潇湘路上,我沉浸在秋天来临前的清凉气氛中。沿途所过之处,寺庙伴随着悠扬的钟声;赏景之时,登山过半却仿佛还在船上悠然自得。遥望天空,翠绿的云彩间似有仙鹤翱翔;近观树下,红色枝叶间响起了雨滴中的蝉鸣。请不要阻止我去游览华顶胜景,我愿在那里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年岁。
去完善
释义
1. 潇湘:这里指湖南潇水和湘江的合称。古人常以潇湘代表湖南地区。
2. 杳然:形容遥远或看不见的样子。
3. 清兴:清雅的诗情画意。
4. 磬:古代的一种石质乐器。这里表示寺庙里的钟声。
5. 绿云:绿色的云朵。这里用以形容远处的山林景色。
6. 华顶:天台山的主峰。这里表示湖南地区的名山胜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是《送李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首句“潇湘路杳然”为场景铺垫,让人感受到了道路的深远和空间的广阔,也暗示了离别的主题。第二句“清兴起秋前”点明了时间是在秋天来临之前,同时强调了自己的心境,寓情于景。三、四两句“去寺多随磬,看山半在船”生动描绘了与朋友沿途的景象,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友谊的深厚情感。第五句和第六句“绿云天外鹤,红树雨中蝉”分别通过描绘天空中的鹤和雨中的蝉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最后两句“莫使游华顶,逍遥更过年”是诗人的祝愿,希望朋友能够尽情游览美景,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李式》是唐朝诗人郑巢所作。郑巢(785年-846年)是唐朝晚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简练、自然和富有哲理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郑巢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多次宦海浮沉,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郑巢与李式交情深厚,两人曾在京城共事多年。后来,郑巢因故被贬,离开了京城,而李式则继续留在京城为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两人在旅途中重逢,郑巢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送李式》。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他们重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晚期社会政治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