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举
篇章动玉京,坠叶满前程。旧国与僧别,秋江罢钓行。
马过隋代寺,樯出楚山城。应近嵩阳宿,潜闻瀑布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篇章飘动在天空中,落叶覆盖在前进的道路上。和旧国的僧人告别,秋天的时候离开江边停止钓鱼。
马匹经过隋代的寺庙,船只在楚山的城边航行。应该靠近嵩山的住宿,静静地听著瀑布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篇章:这里指文章或诗歌。
2. 动玉京:使京城震动,形容文章影响深远。
3. 坠叶:落叶。
4. 旧国:郑巢的故乡,诗人借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
5. 与僧别:诗人与僧人告别,意味着诗人在旅途中告别僧人朋友。
6. 秋江:秋天的江河。
7. 罢钓:放下钓鱼竿,寓意诗人结束渔猎活动准备启程。
8. 马过隋代寺:骑马经过隋代的寺庙,用来表示诗人在旅程中经过古时的庙宇。
9. 樯出楚山城:船只从楚国边城的桅杆处驶出,用来描绘长江沿岸的水乡风貌。
10. 嵩阳:即嵩山之阳,指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的中岳嵩山。
11. 潜闻:悄悄听闻,暗示诗人在山中静修时能听到远处的瀑布声。
去完善
赏析
诗篇伊始,诗人便描绘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一位士子即将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其才华横溢,名声远播,宛如一片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闪烁。而“坠叶满前程”则暗示了士子将要面临的艰辛和挑战,犹如漫漫征途中的落叶,为他前行增添些许惆怅和迷茫。
紧接着,诗人通过“旧国与僧别,秋江罢钓行”两句,展示出士子告别故乡、暂别信仰、告别渔樵生涯的决心。告别这一切,只为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和政治地位,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随后,诗人以“马过隋代寺,樯出楚山城”描绘士子走过的行程,以及沿途所见的名胜古迹。这里不仅隐含了历史的沉淀,也强调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结尾时,诗人笔锋一转,设想士子抵达目的地后的情景:他或许会在嵩阳山的寺庙借宿,那里远离世俗喧嚣,听得到山间瀑布的声音。这表明诗人在赞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士子能够远离世俗纷扰、保持纯净心境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人文关怀。它不仅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还传达了他们对理想、信念及自身价值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人赴举》是唐朝诗人郑巢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国家逐渐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严重。
郑巢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游学长安,广交文友,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人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未能在官场上取得显赫的地位,这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和文人命运的沉浮。
郑巢的这首《送人赴举》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体验和社会观察的体现。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对科举制度的热衷,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士人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在这一时期,科举制度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官僚腐败、科举舞弊等问题,许多有才华的士人往往难以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郑巢在这首诗中提醒友人,即使金榜题名,也不能忘记为民造福的使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