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宿山庵

标题包含
夜宿山庵
扣宿精庐旋启扉,佛香未冷坐多时。 分僧一半云归榻,借竹几些风入诗。 隔梦听钟疑寺远,避寒移枕觉宵迟。 起看犹有残窗月,春雪满山啼子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轻推开紧闭的小屋门,佛香的余味仍在空气中飘散。 与僧人共享禅意的世界,仿佛置身云端。 倚靠在竹制的椅上,聆听风的轻吟,以此灵感编写诗篇。 恍若隔世般地倾听钟声,疑似寺庙距离遥远。 躲避严寒,辗转反侧,深感夜长难眠。 缓缓起身,窗外仍残留着月色,春雪覆盖了整个山丘,传来杜鹃鸟悲鸣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扣宿:在寺庙过夜 2. 精庐:佛教指禅房或寺庙 3. 旋启扉:马上开门 4. 分僧一半:借用了僧人一半的床位 5. 云归榻:天空的云朵如同归来休息的僧人 6. 借竹几些:借用几枝竹子作为写诗的灵感 7. 隔梦听钟:隔着梦境听着钟声 8. 避寒移枕:为了躲避寒冷而移动枕头 9. 宵迟:深夜的时间较长 10. 残窗月:残余的窗户映出的月光 11. 春雪满山:春天的雪覆盖了整个山峰 12. 啼子规:鸟鸣声
去完善
赏析
《夜宿山庵》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描绘山林隐逸生活的诗作。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山中夜宿的宁静与恬淡。诗中刻画了清幽的自然环境、与僧人共享山色的心情以及以风为灵感创作诗句的场景,表达出诗人的隐逸之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扣宿精庐旋启扉,佛香未冷坐多时”两句,描述了诗人抵达山庵时的情景。他轻轻地敲开山庵的门,坐下闻到还未消散的佛香。这两句展现了山庵的静谧和禅修的氛围。 “分僧一半云归榻,借竹几些风入诗”两句,写诗人与僧人共享山色,共享一榻。他将云看作自己禅定的伴侣,从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这里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的亲近感。 “隔梦听钟疑寺远,避寒移枕觉宵迟”两句,表达了诗人沉浸在大自然的声音和气息中的感受。他在朦胧的梦境中听到钟声,觉得寺庙离得很远;为了躲避寒冷,把枕头移动到更暖和的地方,感受到夜晚时光的漫长。这两句既描绘了深山古刹的神秘氛围,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洞察力。 最后两句:“起看犹有残窗月,春雪满山啼子规。”诗人起身看到窗外还有残留的月光,春天的雪花覆盖在山头,杜鹃鸟在啼鸣。这是对山间景色生动的描绘,也是诗人对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的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出作者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宿山庵》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夜晚在山庵住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山水之间的宁静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首先,我们要了解陈必复的生平和时代背景。陈必复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他在官场并不得意,因此他选择了隐居于山水之间,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光。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非常兴盛,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到寺庙或山庵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陈必复也不例外,他曾多次游览名山大川,并在旅途中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中,陈必复无疑受到了当时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他通过对山庵夜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向往。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歌既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又充分体现了南宋时期的文人情怀和审美观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