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孜孜矻矻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勤奋不懈地努力向前,追求光明之境。将心灵从虚妄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名利不过是一场虚空,无法给我们真正的满足,甚至连值得留恋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如同仓促的旅者一样在生死轮回之中彷徨。幸运的是,有一种智慧的领悟能让我们在弹指之间超越这一切的困境。可是我们却愚昧地将全副精力都放在了一个微小的事物上,将其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要知道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充满了智慧与力量,只是被一些错误的观念所掩盖。我们过分地去追求那些昙花一现的美好事物,却不知它们最终都会消失无踪,而这恰恰让我们陷入了痛苦的境地。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即便是用尽所有的聪明才智也无法逃避那最后的结果。所以说,放下执着吧,去探索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安宁与快乐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孜孜矻矻:形容勤奋努力的样子。
2. 无明:佛教术语,指对事物真实性质的无知或误解。
3. 窠窟:鸟兽居住的洞穴,这里比喻世俗生活。
4. 浮名浮利:虚名和利益。
5. 轮回:佛教术语,指生死轮回的过程。
6. 仓猝:形容时间紧迫,来不及仔细思考。
7. 明空妙觉:佛教术语,指觉悟的智慧。
8. 弹指超出:形容迅速摆脱困境。
9. 缘底事:因为什么事情。
10. 全潮:全部潮流,指世事。
11. 浮沤:水面上的泡沫,比喻短暂的事物。
12. 瀛渤:古代传说中的大海。
13. 本源自性天真佛:佛教术语,指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佛性。
14. 些些:一点点。
15. 妄想:不切实际的念头。
16. 眼花阳艳:视觉模糊,阳光强烈,比喻世俗的诱惑。
17. 终被阎罗老子相屈:最终会被阎罗王审判。
18. 千种机筹:各种计策和谋略。
19. 伊:指阎罗王。
20. 唐突:冒犯,无礼。

去完善
赏析
《雨霖铃·孜孜矻矻》赏析:
此词以“孜孜矻矻”开篇,描绘出一个人在追求浮名和利益的过程中,如同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巢穴一般努力。然而,这些虚浮的名利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让人在忙碌中失去了生活的真谛。幸运的是,人内心深处的智慧和觉悟,可以让人在瞬间超脱这一切烦恼。正是因为人们过于执着于表面的浮华,才导致了内心的困惑和迷失。
接下来,词人以“本源自性天真佛”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人的本性是纯洁无暇的,只是被无数的妄想所掩盖。人们往往被眼前的花花世界所迷惑,忘记了事物的真实面目。一旦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空虚,终究会被命运捉弄。即使拥有无数的财富和智慧,也无法避免命运的捉弄。
综上,此词旨在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和名利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安宁。只有回归本源,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霖铃·孜孜矻矻》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神宗时期(公元1068年-1077年),这一时期正是王安石积极推动“熙宁变法”的时期。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安石为了国家改革而付出的辛勤努力。
王安石在这一阶段人生际遇丰富,他曾在地方任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后来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然而,他的改革受到保守势力的抵制,使得他的政治生涯充满曲折。尽管如此,王安石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在王安石所处的时代,宋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土地兼并、贫富差距等。王安石提出的“熙宁变法”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包括整顿财政、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加强国防等方面。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王安石的声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