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二首 其一
览奥探幽兴不违,每逢佳境乐忘归。披襟小憩榕根上,指点儿童去路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览奥探幽:指游览深幽的景致。奥,深;幽,静。
2. 佳境:美好的景致。
3. 披襟:敞开衣襟,表示心情舒畅。
4. 小憩:短暂休息。
5. 榕根:榕树的根部,这里代指在榕树下休息。
6. 指点:引导教导。
7. 儿童:此处是指年轻的后辈。
8. 去路非:指出入的方向不对,意为教育年轻人要选对道路。
去完善
赏析
《即事二首·其一》是清朝诗人王松创作的一首山水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其对山水风光的热爱与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以传达其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感。
“览奥探幽兴不违”,表达了诗人探索自然奥秘和欣赏美丽景色的兴致盎然,彰显了其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每逢佳境乐忘归”则强调了他每当身处美景之中,便能沉浸其中忘却尘世烦忧,乐而忘返。
“披襟小憩榕根上”描述了诗人披着衣襟在榕树下休息的情景,透露出诗人闲适悠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指点儿童去路非”则是诗人以长者身份教诲孩童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并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二首 其一》是清代诗人王松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清朝道光年间(约公元1821年-1850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疾苦重重。
诗人王松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成功。后来,他在地方官员的推荐下,担任了县丞一职,但因为性格刚直,不愿迎合上司,最终被免职。此后,他开始了游历生涯,写下了许多描绘民间疾苦的诗篇。
在《即事二首 其一》这首诗中,王松通过对农村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对剥削者的愤懑之情。诗中的“四郊禾火云,农人望晴哭”,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以及他们在干旱季节渴望雨水的焦急心情。而“垅上麦头齐,犹说家中瘠”则揭示了农民在艰难的生活中,仍然面临着饥荒的威胁。这种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不公,也体现了诗人对民众的同情和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