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五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色的井边种着梧桐树,秋天叶子变得金黄,珍珠般的门帘在夜间未曾卷起,透过它可以看到白霜。熏过的玉枕失去了色彩,我在床上静静地听着南官的钟声,感觉到时间的漫长。
深夜里的宫殿,秋天的砧声渐渐低沉,尽管寒冷的霜露加深,但我依然能记起皇帝的衣物有多么寒冷。当银色灯光下的雕刻工作停歇,我还得在金城里守望皇帝。
清晨我捧着扫把进入金殿,于是拿起团扇和众人在里面徜徉。我的容颜比不上寒鸦的颜色,但身上依然带着从昭阳殿上透射下来的阳光。
真正成为命运的俘虏让人深思,我在梦中见到皇帝,醒来后又充满了疑惑。火光照亮西宫,显示出正在举行夜宴,那里曾经是我侍奉皇帝的地方。
长信宫中的秋月明亮,昭阳殿下的捣衣声不断。白露季节的草堂中,留下了细小的足迹,而在红色丝绸的罗帐内,有着无限的情意。

去完善
释义
1. 金井:指富贵人家宅第的华丽水井。
2. 珠帘:珍珠串成的门帘。
3. 熏笼:用作熏香的笼子,一般用陶瓷或金属制成。
4. 玉枕:精美的枕头,多用玉石等珍贵材料制作。
5. 南宫:古代宫殿名称,此处指南宫清漏,即宫廷内的计时装置。
6. 高殿:宫殿的高处。
7. 秋砧:秋天的捣衣声,此处借指秋天。
8. 夜阑:夜深。
9. 御衣:皇帝的衣物。
10. 银灯:白色的油灯。
11. 青琐:刻有连琐图案的窗户。
12. 金城:古代的首都。
13. 奉帚:拿着扫帚,指做清洁工作。
14. 平明:黎明时分。
15. 金殿:宫殿的金色大门。
16. 团扇:圆形扇子。
17. 徘徊:来回走动。
18. 玉颜:美貌的脸庞。
19. 寒鸦:冬天的乌鸦。
20. 昭阳:古代宫殿名,代指皇帝居所。
21. 真成薄命:确实成为命运不好的人。
22. 寻思:思考,考虑。
23. 西宫:古代宫殿名,此处指长信宫。
24. 夜饮:晚上喝酒。
25. 分明:清楚,明显。
26. 复道:连接楼台的通道。
27. 奉恩:得到皇帝的恩典。
28. 白露:秋天的露水。
29. 堂中:厅堂里面。
30. 细草:小草。
31. 红罗帐:红色的丝绸床帐。
32. 不胜情:表达不尽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长信秋词五首》王昌龄
赏析:
第一首:
诗人以“金井梧桐”和“珠帘不卷”营造出一个寂静、寒冷的秋夜氛围。通过对“熏笼玉枕”的描绘,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无奈。而“卧听南宫清漏长”则暗示了主人公在漫漫长夜中对时光的感慨。
第二首:
诗人以“高殿秋砧响夜阑”展现皇宫中的繁华与肃穆。同时,通过“霜深犹忆御衣寒”表达了主人公对皇帝的关心和思念。结尾两句则通过描绘宫女们在夜晚为皇帝缝制衣物,表现了她们对皇帝的忠诚与期盼。
第三首:
诗人以“奉帚平明金殿开”写出宫女们清晨打扫宫殿的场景。而“且将团扇共徘徊”则表现出她们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最后两句则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赞美了寒鸦的美丽,反衬出宫女的命运悲凉。
第四首:
诗人以“真成薄命久寻思”表达出宫女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叹息。而“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则暗示了宫女对皇帝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在梦境中与皇帝的相遇。
第五首:
诗人以“长信宫中秋月明”和“昭阳殿下捣衣声”描绘出皇宫中的宁静与繁华。而“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则表现出宫女们在寂静的夜晚,对着窗外月光,默默祈祷自己的命运能够得到改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信秋词五首》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时期,大约公元725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唐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纷争。
王昌龄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见长,被誉为“诗家天子”。然而,他的生活并不一帆风顺。在他的青年时期,他曾因性格直率而得罪了权贵,被贬到边远的荒蛮之地。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富有哲理。
《长信秋词五首》这组诗就是以宫廷内部的争斗为背景,通过对宫女的生活描绘,反映出了当时宫廷中的黑暗面。在这组诗中,王昌龄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宫廷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她们在宫廷生活中的无奈和悲哀。这组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