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六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一日何三秋。
花开苦多雨,何不张幕游。
行乐时不再,春荣岂长在。
古人轻尺璧,愚者昧所戒。
君看龙与虎,飘忽不相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活在这个世上的时间不过短短百年,而每一天却感觉有如三个秋天那么漫长。
当花儿在雨中盛开,为何不撑开伞享受这雨中的旅行呢?因为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春天的繁荣怎能长久存在。
古人都知道生命短暂,不能浪费,可惜有些人却对这样的告诫视若无睹。看看那些飞速成长的龙虎吧,它们变化无常,毫不等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拟古:模仿古人的作品。
2. 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这是诗的题目,鲜于大夫是官职,子骏是人名,六首指的是这首诗共有六个部分。
3. 生年不满百:意思是人的生命最多也就一百岁。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
4. 一日何三秋:形容时间的流逝非常快,一天好像过了三个秋天那样长。三秋,指三个月,这里用来比喻时间漫长。
5. 花开苦多雨:花朵开放的时候却遇到了连绵的雨天。
6. 张幕游:在雨中撑起帐篷游玩。
7. 行乐时不再: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会再次到来。
8. 春荣岂长在:春天的繁荣景象怎么可能一直存在呢?
9. 古人轻尺璧:古代人轻视小小的玉璧。这里的尺璧指代珍贵的东西。
10. 愚者昧所戒:愚昧的人不明白应该警惕什么。
11. 君看龙与虎,飘忽不相待:你看那龙和虎,它们飘忽不定,不会等待对方。这里是比喻时间的无情,不会为谁停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六生年不满百》是诗人晁补之以寓言手法借花喻人,讲述生命短暂,应珍惜时间,及时行乐的哲理诗。诗人开篇以“生年不满百,一日何三秋”表达出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紧迫。“花开苦多雨,何不张幕游”则暗含对光阴的惋惜和对寻欢作乐的渴望。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春荣”和“龙与虎”的不同境遇,揭示了人生当行的道理。诗人倡导人们应该珍视人生的每一刻,将快乐赋予生活,努力把握当下,而不是将时光白白浪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六生年不满百》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晁补之(1059-1113)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06年左右,正值宋徽宗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的文化繁荣阶段,诗人们广泛交流、创作,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当时,晁补之正担任国史馆修撰一职,这是一个专门负责编写国家历史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人生和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段时间,他的生活相对稳定,因此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社会、思考人生。
这个时期的北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经埋下了衰败的种子。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日益严重,这让许多文人墨客深感忧虑。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的警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一份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晁补之创作了《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六生年不满百》这首诗。诗中通过讲述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道理,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身处盛世,却对未来充满忧虑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