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间画
看山如看画,听水如听琴。水流碧溪转,山高白云深。俯仰天地间,万物本无心。松风飒然来,为我涤烦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眺望群山如画,聆听溪水如歌。流水在绿溪中蜿蜒,山峰与白云交相辉映。在这宽广的天地之间,万物皆顺其自然。松涛之声飘然而至,如同清泉洗去心灵的烦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壁间画:在墙壁上描绘的图画旁边作诗。
2. 于谦: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3. 看山如看画:形容山中景色如画。
4. 听水如听琴:形容水声如同美妙的琴音。
5. 碧溪:绿色的溪流。
6. 高山白云深:形容山高云深,意境深远。
7. 俯仰天地间:在天地之间俯仰,表示对自然界的敬畏。
8. 本无心:指自然界万物并无主观意识。
9. 松风飒然来:松风吹拂而来。
10. 涤烦襟:洗涤烦恼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题壁间画》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欣赏一幅山水画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看山如看画,听水如听琴”形象地说明了画作中的山水与现实景色的相似之处,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赞美。颔联“水流碧溪转,山高白云深”则进一步描绘了画面的细节,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颈联“俯仰天地间,万物本无心”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世间万物自然存在的道理。尾联“松风飒然来,为我涤烦襟”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所获得的内心平静与宁静,以及作品带给人的心灵洗涤之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正统十四年(1449)秋,战争爆发,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率军亲征,却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从山西驰援京师,抵御瓦剌大军。此时,于谦目睹了战乱导致的百姓流离失所,家国破碎,心中无比悲痛。在这动荡的年代,他感慨万分,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题壁间画》:
“萧条又见一年程,处处人家解戍兵。剩水残山有真景,野花闲草总天成。群鸦欲尽天将暝,远岫无声月自明。安得从容来阁笔,短篇情语遣朝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