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斋即事
自吾斋外付诸儿,除却诗书总不知。
苔色上侵闲坐处,鸟声来和独吟时。
十分秋气重阳近,一味天凉老者宜。
调得身心能自慊,止吾所止复何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把我房外的差事交给孩子们去做,他们除了读诗念书之外几乎一无所知。
我的坐处已被青苔渐渐侵蚀,鸟儿在耳边迎合着我独自吟咏的声音。
秋天的气氛愈发浓烈,重阳节即将来临;一派萧瑟的风光最适合年长的我。
只要能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情达到内心的满足,我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感到疑惑的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毅斋:诗人的书斋名。
2. 付:交给。
3. 诸儿:指诗人自己的孩子。
4. 除却:除了。
5. 闲坐处:闲居的地方。
6. 和:唱和,应和。
7. 一味:全部,整个。
8. 老者:年老的读书人。
9. 调得身心:调养身心。
10. 自慊:自我满足,心安理得。
11. 止吾所止:安居于自己所安之处。
去完善
赏析
《毅斋即事》是南宋诗人徐侨的一首描绘个人心境的诗。诗人将个人的心性与环境、季节相融合,展现了一种恬静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中,“苔色上侵闲坐处”和“鸟声来和独吟时”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宁静和谐。同时,诗人通过“十分秋气重阳近”的描绘,透露了时间节气的变化,暗示了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而“一味天凉老者宜”则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心境与感悟,他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最后,“调得身心能自慊,止吾所止复何疑”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他认为只要调整好自身的身心,就能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总的来说,整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毅斋即事》是南宋文人徐侨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借景抒怀的诗篇。此诗创作于南宋晚期,公元119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蒙古帝国不断南侵,战争频繁,使得人民生活疾苦。而徐侨本人,此时虽为朝官,却对现实政治充满忧虑,于是选择退居故里,过上清静的田园生活。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多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隐逸情怀为主题,以此逃避战乱的现实。这首诗表达了徐侨面对现实政治的无力感,以及想要逃离纷繁复杂的社会,回归自然、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