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韦诗
山城足秋阴,凉意入深屋。黄昏疏雨过,檐溜断复续。霁色开遥岑,帘际映寒绿。微云淡落月,馀光入修竹。深更人未寝,青镫照幽独。爱此五字诗,静对黄花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城,秋天的阴影已经遍布,凉爽的感觉浸入深屋之中。傍晚时分,稀疏的雨停了下来,屋檐的流水时断时续。晴朗的天色下,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绿色的窗帘映衬着寒冷。月色淡薄,洒在竹林间。夜深人未眠,青灯照亮了这孤独的世界。我喜爱这五言诗,静静地在黄色的花朵前品读。
去完善
释义
山城:山里的城市。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城市。
足:充足,丰富。
秋阴:秋天的阴暗天气。
凉意:凉爽的感觉。
深屋:位于深处的房屋,这里指作者的住所。
黄昏:日落的时候。
疏雨:稀疏的雨点。
过:经过,这里是下雨的意思。
檐溜:从房檐流下的雨水。
断复续:时断时续。
霁色:雨后晴朗的天空的颜色。
遥岑:远处的山峰。
帘际:窗帘的边缘。
映寒绿:映射出寒冷的绿色。
微云:轻微浮动的云彩。
落月:下落的月亮。
馀光:剩余的光线。
入修竹:进入翠绿的竹林。
深更:深夜。
青镫:绿色的灯。
幽独:孤独,寂静。
五字诗:这里指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五言诗。
静对:安静地面对。
黄花:黄色的花朵,这里指菊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天在深山里的城市读书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知和深厚情感。
首联以“山城”、“足秋阴”写出了地点和季节,并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阴凉。颔联通过“黄昏疏雨过”、“檐溜断复续”形象地描绘了下雨时分的景象,让人感到山城的清凉。颈联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通过对“遥岑”、“帘际”、“寒绿”的刻画,展示了秋天的寂静与肃杀之气。尾联用“青镫照幽独”塑造了一个孤单而宁静的夜晚,彰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知识的渴望。全诗在对秋天的具体描绘中流露出深沉的感情,表现了诗人身处困境却坚持求知的毅力和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读韦诗》是清朝女诗人李含章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收效甚微。与此同时,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得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
李含章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她的人生经历也非常坎坷。她自幼聪明伶俐,才情出众,但因性别限制而无法像男子一样科举入仕。她曾参加科举考试,虽才华横溢,却无奈落第。她的婚姻生活也不幸,丈夫早逝,使她成为了寡妇。这些遭遇使她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无奈。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李含章通过阅读前人诗歌,寻求心灵的慰藉。她在秋天夜深人静的时候,读到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秋夜读韦诗》。这首诗表达了她对前人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品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