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渔家

标题包含
渔家
数家茅屋枕鱼矶,岁岁生涯在渺弥。 鸡犬怪人奔竹径,儿孙逢客倚柴篱。 壁悬蓑笠残烟雨,门对溪山阅盛衰。 一曲新歌一船月,夜深来往碧涟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几户茅屋坐落在鱼礁旁,年年生活在这苍茫之中。 鸡狗奇怪生人跑向竹林小径,子孙们遇见客人倚靠着柴篱。 墙上挂着蓑衣斗笠留下几许烟雨,门对着那溪水和山峦经历了繁华与萧条。 一首新曲、一轮明月照在船上,夜深时仍在碧波中荡漾。
去完善
释义
1. 数家:指几户人家。 2. 茅屋:用茅草做屋顶的房屋,常见于农村。 3. 枕鱼矶:靠近渔业码头。 4. 渺弥:形容水面广阔无边的样子。 5. 鸡犬怪人奔竹径:形容人们发现生人经过时的惊讶情景。 6. 儿孙逢客倚柴篱:儿孙们在柴篱旁欢迎客人到来。 7. 蓑笠:蓑衣和斗笠,是渔民的常用装备。 8. 烟雨:细雨蒙蒙的景象。 9. 溪山:溪流和小山,这里指诗人的家乡山水。 10. 阅盛衰:经历了兴盛与衰败的过程。 11. 新歌:新的歌曲。 12. 月:月亮,这里可能比喻渔船。 13. 碧涟漪:碧波荡漾的水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渔家”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渔民生活画卷。首联描绘了数家茅屋位于鱼矶之上,表现了渔民与水的密切关系;颔联通过描绘鸡犬、竹径、儿孙、柴篱等元素,展现了渔村的宁静祥和;颈联通过对蓑笠、烟雨中、溪山、盛衰等的描述,流露出诗人对渔村生活的深深关切;尾联则以一曲新歌和一船月色为背景,暗示出渔民虽然身处贫困之中,却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民间气息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家》是明朝女诗人李含章的佳作,这首诗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和景色,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李含章生活在明朝时期(约公元15世纪至16世纪),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 人生际遇:作为一位女性诗人,李含章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她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在《渔家》一诗中,她以渔民为切入点,展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她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时代背景:明朝时期,江南地区渔业发展迅速,渔民成为社会的重要劳动力。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完善,渔民的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李含章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渔民生活困境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