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家
不愁白日斜,唯只是僧家。
远径接芳草,闲庭掩落花。
木栏栖悲翠,盆水种蒹葭。
到此常留意,深窗自煮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需担忧白天会渐渐西斜,只因为这世界只剩下我和僧人;远方的道路连接着满地的芳草,空闲的庭院里散落着凋谢的花朵。木头做的栏杆上停驻着悲伤的翠鸟,小小的水池中生长着大片的芦苇。每当来到这里,总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然后在深邃的窗户后面为自己煮一壶清茶。
去完善
释义
1. 不愁白日斜:不用忧虑白天的时间会结束。其中“白日”指太阳,在这里也暗含一天的意思;“斜”即倾斜,此指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2. 唯只是僧家:只有和尚的住处才有这样的景象。其中“唯只”表示唯一,这里强调僧家的特殊性;“僧家”指和尚或僧侣居住的地方。
3. 远径接芳草:远处的小路旁长满了绿色的草。其中“远径”指远处的道路;“接芳草”形容道路两旁都是茂盛的绿色植物。
4. 闲庭掩落花:悠闲的庭院中满地都是凋谢的花瓣。其中“闲庭”指不忙碌的庭院;“掩落花”形容花朵凋谢后被覆盖在地面上的情景。
5. 木栏栖悲翠:鸟在木制的栏杆上休息。其中“木栏”指用木头制成的栏杆;“栖悲翠”指栖息在木栏上的绿色鸟儿。
6. 盆水种蒹葭:在水中种植了蒹葭这种植物。其中“盆水”指装在盆中用来灌溉的水;“蒹葭”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代指一切可以在水中生长的植物。
7. 到此常留意:来到这里总是要仔细观察。其中“留意”指用心观察。
8. 深窗自煮茶:在幽深的窗户边自己煮茶品尝。其中“深窗”指窗户深暗,有隔绝尘世纷扰之意;“自煮茶”表示独自煮茶品茗。
去完善
赏析
《僧家》这首诗描绘了僧侣生活的宁静与悠闲,表达了作者对僧人生活的向往之情。首联“不愁白日斜,唯只是僧家”,诗人以“不愁”和“唯是”表达出僧人对于世俗的烦恼不以为然,表现出他们超脱尘世的心态。颔联“远径接芳草,闲庭掩落花”,以远径、闲庭为背景,展现出僧人的与世隔绝,进一步渲染了他们遗世独立的形象。颈联“木栏栖悲翠,盆水种蒹葭”,通过描写僧人的居住环境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反映出僧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尾联“到此常留意,深窗自煮茶”,表明作者对这种生活充满了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静下心神,品味人生。整首诗格调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僧家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僧家》是唐代女诗人李含章的一首五言诗,描绘了她在山寺所见到的僧家生活。这首诗意境静谧,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含章正处于唐朝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民众生活困苦,佛教成为了人们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李含章作为一名有才华的女性诗人,她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在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方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文化盛世,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女性地位相对较高,许多女性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形成了独特的女性文化现象。李含章作为其中的一员,她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在人生际遇方面,李含章虽然身为女子,但她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诗篇。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人性善良的歌颂。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她个人的才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