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论诗

标题包含
论诗
好诗如佳人,嫣然媚幽独。铅华屏不御,葆此无瑕玉。巧笑流瑳那,蛾眉腾曼绿。一顾失倾城,何必炫奇服。又如闻好鸟,应节喧百族。引吭扬天和,喁于叶弦乐。春花仓庚歌,夜月杜鹃哭。微物讵有知,听者感衷曲。始知心之声,不在斗繁缛。笑啼根至性,风萧任枨触。勿使天籁乖,要令老妪觉。神充貌自腴,至味乃蕴蓄。自从齐梁来,藻缋眩凡目。土木饰金貂,珷玞荐文椟。旁观岂不好,所苦真意斫。兰苕集翡翠,无由起遐瞩。嗟余少耽吟,月露困雕琢。牢笼及光景,镂刻到草木。迩来喜平淡,绮语久阁束。悲欢不自禁,涉笔或累辐。色黜剪彩艳,声异叩缶俗。妇人职中馈,岂事勤著录。讵知风人志,性灵藉陶淑。发情止礼义,本自三百牍。至音谐宫商,六义有正鹄。吾言或非迂,试取反覆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诗篇如同佳人,浅笑间流露出高雅与孤独。无须涂抹脂粉,已像无暇的美玉般美好。她的笑容如花,眉毛如同翠绿的藤蔓。一次回眸便已倾城,又何须华丽服饰的炫耀。她又如林中的鸟儿,在季节变换中发出欢快的声音。她高昂的头,似乎在叶子的和弦中欢唱。春天的花蕾如歌声,夜晚的月亮如哭泣。这些细微的声音也许并无意识,但听众却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情。原来,内心的声音不在于繁复的修饰,而在于笑与泪的根源,任凭风吹动心中的琴弦。不要失去天真的韵律,要让最朴实的人也能感受得到。当内心充满时,面容便会自然丰满,最美的滋味就蕴含在其中。从齐梁开始,绚丽的词藻使人眼花缭乱。用土木装饰金貂,用珷玞装文椟。旁观者也许认为这样很好,但真正痛苦的是失去了真实的心意。就像兰苕上的翡翠,无法让人驻足远观。我年轻时喜欢写诗,被月亮和露水的美丽所困扰。试图用牢笼捕捉光影,用雕刻展现草木之美。近来我喜欢简朴的生活,那些华丽的言辞已经很久没有被使用。喜怒哀乐难以自控,写作时或许会有损整体和谐。色彩变得朴素,声音也不再普通。妇女的职责在于烹饪,哪里还有时间来记录琐事。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诗人的本意,他们的性情也需要借助文字的熏陶。感情需要以礼仪为基础,最初的根源来自于三百篇文章。最美好的音乐应当符合宫商角徵羽的规律,而六艺也应该有其明确的目标。我的话也许并不迂腐,尝试反复阅读或许会有新的领悟。
去完善
释义
1. 好诗如佳人:形容好的诗篇就像美丽的女子。这里以“佳人”比喻“好诗”,赋予诗歌以形象。 2. 嫣然:美丽的容貌,常用来形容美女的微笑。 3. 铅华:古代的化妆品,用来比喻外在的美貌。 4. 屏不御:不用化妆,指诗人自然纯真,不刻意修饰。 5. 无瑕玉:没有瑕疵的美玉,用来形容诗人品质高洁,如同美玉一般无暇。 6. 巧笑流瑳那:形容诗人微笑时的美丽动人。 7. 蛾眉:女子的长眉毛,此处借指诗人。 8. 腾曼绿:形容诗人眉毛的颜色像绿色的藤蔓一样鲜艳。 9. 一顾失倾城:描述诗人回眸一笑的美丽,让人为之倾倒。 10. 炫奇服:展示奇特的服饰,这里表示过度追求新奇,不注重内在。 11. 又如闻好鸟:将诗人的声音比作美妙的鸟鸣。 12. 应节:随着季节的变化,这里指诗人的声音随着情感而变化。 13. 喧百族:在众多的声音中脱颖而出,引人注意。 14. 引吭:大声歌唱,这里形容诗人朗诵诗篇时的投入。 15. 喁于叶弦乐:指诗人在树叶和风声中弹奏音乐。 16. 春花仓庚歌:春天的花朵在歌唱,这里形容诗人描绘春天的美丽。 17. 夜月杜鹃哭:夜晚的月亮伴随着杜鹃鸟的哭泣,这里形容诗人描绘夜晚的悲伤。 18. 微物: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诗人观察到的各种景象。 19. 讵有知:难道会知道,这里表示诗人对于情感的真挚表达。 20. 心之声:内心的声音,这里指诗人创作的诗篇。 21. 斗繁缛:过分追求复杂和华丽,这里表示诗人反对这种创作方式。 22. 笑啼根至性:笑容和哭泣都源于诗人的真实情感。 23. 风萧任枨触:任凭风吹拂,这里表示诗人不受外界影响,坚持自我。 24. 天籁:大自然的声音,这里指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然。 25. 老妪觉:连老奶奶都能听懂,这里表示诗人创作的诗篇通俗易懂。 26. 神充貌自腴:精神饱满,容貌焕发,这里形容诗人创作时的精神状态。 27. 至味乃蕴蓄:真正的美味需要慢慢品味,这里表示诗人创作的诗篇需要仔细体会。 28. 齐梁来:从齐梁时期开始,这里指文学的发展历程。 29. 藻缋:华丽的辞藻,这里指过度的修辞手法。 30. 土木饰金貂:用泥土和木头制作的金貂,这里表示外表华丽但实质空洞的作品。 31. 珷玞荐文椟:用劣质的石头制作的文盒,这里表示用劣质作品冒充佳作的行为。 32. 凡目:普通人的眼睛,这里表示普通读者的欣赏水平。 33. 观览:观看,这里表示读者的阅读行为。 34. 真意斫:真正的意义被削弱,这里表示读者无法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35. 兰苕集翡翠:用翡翠装饰兰苕,这里表示作者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36. 遐瞩:远大的目光,这里表示作者的创作视野。 37. 嗟余少耽吟:感叹我年轻时沉迷于写诗。 38. 月露困雕琢:在月光下劳累地进行创作,这里表示诗人创作的艰辛。 39. 牢笼及光景:捕捉风景和情境,这里表示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40. 镂刻到草木:细致地描绘草木,这里表示诗人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描写。 41. 迩来喜平淡:近来我喜欢平淡的风格,这里表示诗人创作风格的转变。 42. 绮语:华丽的言辞,这里表示诗人以前喜欢使用华丽的词语。 43. 阁束:搁置,这里表示诗人不再使用华丽的词语。 44. 悲欢不自禁:喜怒哀乐无法控制,这里表示诗人创作时感情的抒发。 45. 涉笔或累辐:稍微触及主题就仿佛车轮辐条累积,这里表示诗人创作时有丰富的素材。 46. 色黜剪彩艳:颜色褪去了剪彩的艳丽,这里表示诗人创作的诗歌色彩变得朴素。 47. 声异叩缶俗:声音不同于普通的敲击陶罐,这里表示诗人创作的诗歌声音独特。 48. 妇人中馈:妇女在家中烹饪,这里表示诗人作为女性,擅长写作关于家庭的诗歌。 49. 岂事勤著录:怎么会从事勤奋的记录工作,这里表示诗人对于写作的态度。 50. 讵知风人志:怎么会知道风俗人的志向,这里表示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 51. 性灵藉陶淑:性情得到陶冶和净化,这里表示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52. 发情止礼义:抒发感情要遵循礼义,这里表示诗人创作的诗歌遵循了道德规范。 53. 本自三百牍:原本出自《诗经》的三百篇诗歌,这里表示诗人创作的诗歌继承了古代诗歌的传统。 54. 至音谐宫商:最美的声音与宫商相和谐,这里表示诗人创作的诗歌音韵优美。 55. 六义有正鹄:六种表现手法各有其正确的目标,这里表示诗人创作的诗歌技巧娴熟。 56. 吾言或非迂:我的言论可能并不迂腐,这里表示诗人对于自己观点的自信。 57. 试取反覆读:试着反复阅读这首诗,这里表示诗人希望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这首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佳人”与“好鸟”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诗人认为,好的诗篇如同美丽的女子,具有天然的丽质,无须过多的装饰;也如同动听的鸟儿,顺应自然的节奏,唤起人们的共鸣。他强调诗歌应该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而非追求形式的繁复和华丽的辞藻。 诗人批判了齐梁以来过于追求形式美的文风,认为这样的作品虽然看似华美,实则空洞,失去了诗歌的真谛。他提倡简约、自然的表达方式,主张诗歌应当真实地反映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真挚情感。同时,诗人认为诗歌应该是社会的产物,能够引起人们普遍的共鸣,而非仅供文人雅士欣赏的艺术品。 这首诗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诗词创作的原则和标准,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启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论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含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759年,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 在这段时间里,李含章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早年曾任刺史,后因战乱被贬为庶民。他的政治理想破灭,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在艰难的生活中,他以诗歌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论诗》中,李含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李含章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