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武陵护戎林亭

标题包含
题武陵护戎林亭
修笙簇径出林椒,可与游人避俗嚣。 曲槛隔花安笔砚,小窗延月伴箪瓢。 红藤引蔓移山豆,绿叶分葩植水蕉。 到此每怜清气别,可堪寒夜雨潇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修饰的竹林间的小路从树林中延伸出来,使人们能在这里避开世俗的纷扰。曲折的栏杆将花朵与写字台隔开,小窗户引入月光伴着简单的饮食。红色的藤蔓蔓延着,使山豆移动,绿色的叶子分散,种上了水蕉。每次来到这里,都会被这里清新的气息所吸引,而寒冷的夜晚伴随着细雨更是令人难忘。
去完善
释义
1. 武陵:湖南省的武陵地区。 2. 护戎林亭:护戎,古代官职名称,表示武官守卫边防的职责;林亭,指代一处园林景色。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武陵地区一处有护戎职务的官员园林里的所见所感。 3. 修笙:修长的竹子。 4. 簇径:聚集在小路上的植物。 5. 林椒:山林深处的险要之地。 6. 曲槛:曲折的栏杆。 7. 安笔砚:安置毛笔和砚台。 8. 小窗延月:透过小窗看到月光。 9. 伴箪瓢:比喻清贫的生活。 10. 红藤:红色的藤本植物。 11. 移山豆:移动山豆根的位置。 12. 水蕉:一种水生植物。 13. 清气别:清新的空气带来的别样感受。 14. 可堪:怎能忍受。 15. 寒夜雨潇潇:寒冷夜晚的雨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李含章描绘武陵护戎林亭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心境。首句"修笙簇径出林椒"描述了通往林亭的曲折小径,"修笙"和"林椒"都是植物名称,表现出自然的生态之美。第二句“可与游人避俗嚣”则表达出诗人渴望在宁静的地方与友人共赏美景,远离喧嚣尘世的愿望。接下来的诗句“曲槛隔花安笔砚,小窗延月伴箪瓢。红藤引蔓移山豆,绿叶分袍植水蕉。”则是描述在林亭中的日常活动,诗人以花为屏进行写作,晚上则欣赏窗外的月亮,生活清贫但内心充实。最后两句“到此每怜清气别,可堪寒夜雨潇潇。”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超凡脱俗的气息,虽然环境寒冷,但心情却怡然自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她对清幽环境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诗名远播的李白受朝廷征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他因称病未能应召,后又因为永王李璘事件被牵连,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此后他的生活颠沛流离,但仍坚持作诗,直至去世。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唐朝正处于盛唐向中唐过渡的历史阶段。一方面,唐朝国力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与此同时,唐代的诗歌艺术也达到高峰,以杜甫、李白为代表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尚的思想内容,为后世所尊崇。 李含章的诗才横溢,她的这首《题武陵护戎林亭》,正是她在这个历史时期的杰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她在护戎林亭所见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她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又反映出她在漂泊生活中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