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寺晚钟
高韵出重城,林梢鹤梦清。
九衢方月晓,四野复霜晴。
会有神仙听,能无魍魉惊。
寒山深洞口,依约片云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雅的诗句传遍城市内外,树林间的白鹤之梦如此清澈。
大街上刚刚天亮,四处都是阳光和霜露。
这样的诗句定能被神仙听到,不会有妖魔鬼怪惊吓到。
那深深的山洞旁,一片云彩正静静地漂浮着。
去完善
释义
1. 相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一座著名古刹,始建于北齐年间,原名建国寺,唐代成为著名的佛教寺院。
2. 晚钟:指傍晚时分寺庙敲击的钟声,通常用于表达寂静、深沉的氛围。
3. 高韵:此处形容钟声悠扬。
4. 重城:指多层城墙的城市,这里代指开封城。
5. 林梢:树林的顶端。
6. 鹤梦清:借用鹤立鸡群的比喻,表示钟声在宁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
7. 九衢:城市的九个主要通道,这里泛指城市街道。
8. 月晓:月光映照下的大地,形容夜晚渐变为白天的景象。
9. 四野:四处原野,指广袤的土地。
10. 霜晴:霜降之后天气晴朗的现象。
11. 会:估计。
12. 神仙听:传说中神仙喜欢聆听优美的音乐,这里用以形容钟声的美妙。
13. 能无:意为怎么能不。
14. 魍魉惊:意指魑魅魍魉这类妖魔鬼怪都会被钟声惊醒。
15. 寒山:指寒冷的深山。
16. 深洞口:指深山中深邃的山洞入口。
17. 依约:依稀仿佛,隐约看见。
18. 片云横:一片云朵飘过,映衬出山洞口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相国寺晚钟》是清代女诗人李含章的一首描绘寺庙钟声的诗作。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晚钟在宁静的月夜、霜晴下的山林所引发的思绪与想象。首联“高韵出重城,林梢鹤梦清”,描述了晚钟悠扬的声音穿过重重的城市喧嚣,回荡在山林之中,仿佛唤醒了林梢间的仙鹤,让它们从静谧的梦乡中苏醒。接下来,颔联“九衢方月晓,四野复霜晴”,描写了钟声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回响,伴随着黎明的曙光与月色交织的美景,给大地带来了清新与宁静的氛围。颈联“会有神仙听,能无魍魉惊”,则展开了对神明、鬼魅是否会听到这神秘的钟声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未知世界的敬畏之情。尾联“寒山深洞口,依约片云横”,则将读者的视野引向了深山之中的洞穴,一片浮云若隐若现,仿佛在与钟声相互映衬,营造了一幅幽深而富有禅意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李含章在古诗词方面的深厚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国寺晚钟》是清代诗人李含章的一首描绘暮色钟声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中期,大约18世纪左右。在这个时期,李含章作为一位女性诗人,她的作品以婉约、抒情著称,受到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
在李含章生活的时代,清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文学创作的繁荣期,文人墨客们纷纷用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含章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的一生也充满了曲折。尽管出身书香门第,但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她曾经历过丧夫之痛,为了抚养子女,她不得不外出谋生。这样的经历使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使她的诗歌充满了感伤和哀愁。
《相国寺晚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相国寺晚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通过描绘暮色中的钟声,诗人表达了她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含章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她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