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驷儿应省试
辛苦鸡窗问字年,此行好著祖生鞭。化鲲正厉培风翼,射隼看鸣破的弦。良玉试烧三日火,元珠怕落九层渊。传经家世扶阳重,厚望须教慰夜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年来在知识殿堂里辛勤学习,现在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如化鲲般成长,鼓起风翼;准备像射隼一样精准命中目标,调整心态。是金子总会发光,潜藏在深潭里的明珠也终有露脸的一天。我们肩负着家族世代传承的重任,期待你能成为下一代的领军人物,让家族的荣誉和期望得以延续。
去完善
释义
1. 鸡窗:指书房,语出《汉书·杜邺传》“杨雄取虞舜以壁画,尚略知画矣,况乎文字之传乎!故晨入太学,朝暮受业号温故,故温故者,日日自灶火烧香,晨夕如在所为之内,此之谓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风俗通》云:‘雉入人家生子曰鸡。’今鸡舍为窗耳。”后因以“鸡窗”指书斋。
2. 祖生鞭:典出自《晋书·刘琨传》载刘琨与祖逖共为司马睿献策事。后用以为勉人努力进仕之典。
3. 化鲲:典出自《庄子·逍遥游》中北海之大鱼名鲲,化为鹏。这里代指学有所成,有腾飞之势。
4. 射隼:比喻诛灭奸佞或扫清敌寇。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臂如隼矣,不如禽者,服于石处。”
5. 元珠:比喻至宝,语出《庄子·列御寇》:“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6. 九层渊:深不可测的水渊。语出《庄子·达生》:“鲁侯有臣曰仲尼,无日不念献之于国君也。吾尝食于子之国,拙吾里;四顾无人,匍匐而从之。然犹有敬仰焉。白骨观谑士状,耳目执固而未尝決闭,精熟原囿戏守外宅,步发于庭。吾心适甚恶,狂久而后苏,大呼而跃,振衣而起。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含章写给她的儿子四儿(即许季昉)在科举考试前的一番勉励和期待。首联回忆了四儿寒窗苦读的岁月,“辛苦”一词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与理解;颔联则用祖生鞭策励四儿,展现出诗人对其子的信心和期望。诗中借用“化鲲”、“射隼”两个典故,分别寓意四儿有厚积薄发的实力和坚定的信心。颈联中的“良玉”、“元珠”比喻四儿的优秀才能,经过科举考验就像烧制美玉一样经过磨练,同时也提醒四儿要谨慎行事。尾联通过讲述家族世代重视教育及期待的深厚情感,表达对四儿的叮嘱和祝福。整首诗富含母亲的关爱,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孩子深深的寄望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示驷儿应省试》是清朝诗人李含章所作。诗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李含章为嘉庆年间著名女词人,曾任户部侍郎李天馥的妻子。她博学多才,擅长诗词歌赋,作品多抒写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忧虑。
在清朝嘉庆年间,科举考试制度已相当成熟,士人阶层的文人墨客把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在这一时期,李含章的家庭生活也很美满,她与丈夫感情深厚,共育有四个子女。但她在教育子女方面非常严格,尤其是对儿子李驷儿的教育格外关注。
在当时,家庭教育是培养士人的重要途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因此,李含章对儿子的期许也代表了当时许多家庭的共同心愿。这首诗就是李含章在李驷儿准备科举考试时,表达自己对儿子关爱和期望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