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道中
打桨湘南路,疏帆挂雨轻。青山如旧识,华发是新生。苦竹深藏寺,春潮半入城。行人正愁绝,怕听鹧鸪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撑着船桨在湘江上悠然行舟,稀疏的船帆挂载着雨滴轻轻摇曳。
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青山景色,头上的白发却是新生的迹象。
在一片竹林深处隐藏着古老的寺庙,春天的潮水逐渐涌入城市的边沿。
路上的人正满怀忧虑和悲伤,畏惧听到那哀怨的鹧鸪声声。
去完善
释义
1. 打桨:划船的动作。
2. 湘南:湖南南部地区。
3. 疏帆:指打开的船帆。
4. 轻:此处指船帆轻松地挂起。
5. 如旧识:好像之前就认识一样。
6. 华发:指白头发。
7. 是新生:指新的生长。
8. 苦竹:一种竹子品种。
9. 深藏寺:指寺庙隐藏在竹林深处。
10. 春潮:春天的潮水。
11. 半入城:指一半的潮水进入了城市。
12. 愁绝:极度忧愁。
13. 怕听鹧鸪声:鹧鸪叫声往往让人产生离别和孤独之感,作者因此感到害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李含章在湘江途中所见的景致和感受。诗歌开篇即表现了湘南的烟雨迷蒙之景,“打桨湘南路,疏帆挂雨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湘南水乡图。接着,诗人把视角转向身边的自然景象,将青山比作熟悉的故人,而白发的出现则是新生,反映出诗人的感慨之情。
诗歌的下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描述了沿途所见之景:苦竹丛生的寺庙、春天的潮水涌入城市等。同时,诗人借行人的愁绪表达了内心的忧虑,这种忧虑在听到鹧鸪的悲鸣声中达到了高潮。诗人以此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歌展现了李含章独特的人生观和审美情趣,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江道中》是清代诗人李含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湘江两岸的美丽风光,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诗中,李含章以其独特的笔触,展现了湘江的风貌和情感。
李含章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然而,作为女性诗人,她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低,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她的诗歌创作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家庭感情展开,这首《湘江道中》也不例外。
在《湘江道中》中,李含章通过对湘江两岸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江两岸的美景,如“芳草连天碧,春潮带雨浑”,形象地展现了湘江的美丽景色。同时,她也表达了对自己漂泊在外、不能回乡的无奈心情,如“乡梦愁无际,山程水驿魂”,展现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湘江道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然而,作为一名女性诗人,李含章在这个时代依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她的诗歌创作主要围绕着个人生活经历和家庭感情展开,这首《湘江道中》也是如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