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见月感赋
北渚水初落,天涯秋已分。那知今夜月,各照一方云。关塞渺无极,商声不可闻。蓟门风雪早,况瘁剧思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方湖泊的水刚刚落下,天际边的秋天已经分开。谁能知道今晚的月亮,各自照亮一片云彩。边关要塞仿佛无边无际,商朝的乐声无法听见。蓟门的寒风和雪来得早,心境困顿,更加思念你。
去完善
释义
1. 北渚:指北方的水泽地带。
2. 天涯:天边,形容极远的地方。
3. 那知:即“谁知”,哪知道。
4. 关塞:指长城上的关隘。
5. 蓟门:古地名,位于今北京附近,这里代指作者所在的北方。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中秋见月感赋》,作者李含章,抒发的是中秋佳节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北渚水初落,天涯秋已分”,以江水初落、秋天到来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出诗人独居江边的寂寥心情。接下来的“那知今夜月,各照一方云”则展现了诗人与远方的亲人共赏同一轮明月,却分居两地的哀愁情感。颔联“关塞渺无极,商声不可闻”,则以遥不可及的关塞、无法听见的商声表现出诗人心中的孤寂和对家人的强烈思念。尾联“蓟门风雪早,况瘁剧思君”则进一步通过蓟门的早来风雪和自己身体欠佳的状况,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家人和故乡的无尽思念。整体来看,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出了诗人中秋时节远离家乡、怀念故人的深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见月感赋》是清代诗人李含章在中秋时节赏月后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即公元18世纪末期。
在这个时期,李含章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她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成年后嫁给了安徽桐城的一位学者。然而好景不长,她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李含章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为了谋生,李含章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诗书画为业,逐渐成为了一名知名的女诗人。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乾隆盛世,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在这样的繁荣背后,依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仍然非常严重,女性在教育、职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李含章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既要承受丧夫之痛,又要面对社会的种种不公,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在中秋赏月之际,李含章写下了这首《中秋见月感赋》,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她在诗中写到:“月圆未必人圆,人事多乖,何暇问牛鼎”,表达了她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她也勉励自己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会有美好的时光等待着自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