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庐山上化成寺
楼台高耸入中天,压破寒山数亩烟。
永日松栏幽鸟语,半空岩石老僧禅。
窗临樛木排深涧,簷拂长萝下翠颠。
野客每来何所得,一声秋磬似相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高楼大厦直插云霄,挡住了寒山的几亩烟雾。
整个白天都能听到松树下的鸟叫声,而半空的石头上则有老僧人进行禅修。
窗户正对着曲折的溪流和深邃的山谷,屋檐上的藤蔓则垂挂在青翠的山巅。
每次有客人来的时候,他们能得到什么呢?也许只有那一串串秋天的钟声能让人感到舒适吧。
去完善
释义
《题庐山上化成寺》李含章
【注释】:
1. 庐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
2. 中天:天空的中央部位。
3. 压破:覆盖住、遮蔽。
4. 寒山:这里指庐山上的寒冷山区。
5. 永日:整天、经常。
6. 松栏:松树间的空地或小径。
7. 幽鸟:幽深的山林里的鸟儿。
8. 老僧禅:指年长的僧人进行的禅修活动。
9. 樛木:向下弯曲的树木。
10. 深涧:深邃的山谷。
11. 簷:房檐。
12. 长萝:长长的藤蔓植物。
13. 翠颠:绿色的峰顶。
14. 野客:游访山水的游客。
15. 何所得:获得了什么?
16. 秋磬:秋天的钟声。
17. 似相便:似乎很熟悉、亲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上的化成寺的景色和氛围。首先,诗中的“压破寒山数亩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雄伟壮观,仿佛可以压制住周围的寒冷与荒凉。接下来,诗人通过“永日松栏幽鸟语,半空岩石老僧禅”两句展现了化成寺宁静的自然环境与僧侣们静谧的生活状态。而后,“窗临樛木排深涧,簷拂长萝下翠颠”则展示了寺庙周边的险峻景观以及古树参天、山花繁茂的美景。最后,诗人以“野客每来何所得,一声秋磬似相便”结束全诗,表达了在这座神秘的寺庙里,无论游客有何所求,只需聆听那一响磬声,就能寻得内心的平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庐山上化成寺》是唐代诗人李含章的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至德年间(公元756-758年),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含章因家族牵连而遭到流放,远离京城,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庐山。庐山风光旖旎,云雾缭绕,给李含章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在游历庐山的过程中,她发现了化成寺,被其独特的景观所吸引,写下了这首《题庐山上化成寺》。
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然而,李含章凭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将这段不幸的遭遇化作了美好的诗篇。在这首诗中,她通过对化成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