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怀古
君不见湘山高高湘水碧,泪痕染遍琅玕色。雪浪朝连青草浮,愁云暮向苍梧合。当年帝女下璇宫,沩汭曾闻礼秩隆。已傍松云开贰室,旋看日月丽重瞳。鼓琴衣袗天家乐,星轩双曜明珠幄。阿阁都縆素女弦,钧天尽按皇姱曲。一从刻玉下南天,翠辇金舆不复还。漫比胶舟沈汉水,还同遗剑恸桥山。桥山一去成千古,九疑天远留灵琐。玉轪难乘悬圃风,明珰空望涔阳浦。涔阳江浦总魂销,更驾飞龙逐晚潮。帝子扬灵江上瑟,夫君愁思洞庭箫。瑟希箫歇人何在,里俗传芭犹不改。贝阙珠宫事渺茫,兰桡桂枻空烟霭。千秋哀怨起骚人,怀古同伤远别情。薜荔秋风山鬼泣,鹧鸪暮雨客船听。朅来倚棹寻遗躅,古木萧萧阶藓绿。庙火青荧鹿角矶,寒潮呜咽巴陵郭。屈赋成时书未焚,书生臆论总纷纭。愿将北渚江头水,一洒高唐峡里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看那高高的湘山和清澈的湘水,眼泪沾染了满山的竹子。清晨,雪浪与青青草浮动;傍晚,愁云与苍梧相接。当年美丽的公主离开华丽的宫殿,曾经听说过她那隆重的礼仪。她曾在松林和云海之间建立自己的居所,也曾看到日月的光辉照耀在皇帝的眼中。她用天家的音乐弹奏出美妙的乐章,吸引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来到她的帐幕。她用丝线弹奏出优美的旋律,让所有的曲子都在钧天之上回响。
然而,自从她在南方雕刻玉石之后,金色的车架和豪华的马车再也没有回来。就像用胶粘的船只沉入汉水一样,就像留下了剑在桥山上痛苦哭泣一样。桥山已成永恒,九疑天的灵光仍在闪耀。她已经无法驾驭飞行之车,只能远远地看着满是泪水的竹林。在悲伤中,她驾驭飞龙追逐着落潮。她用动人的音符演奏着歌曲,丈夫则用箫声诉说着忧愁。当瑟声变得微弱,箫声停止,人们已经不再关注她了。只有乡间的习俗还在传承着关于她的故事。
那些古代的传说、美丽的宫殿已经成为模糊的记忆,只剩下小船和翠绿的树木在烟雾中摇曳。千年来,诗人们为她的哀怨而悲鸣,为远方的离别和古老的遗迹而哀伤。山鬼在风中哭泣,鹧鸪在雨中低吟。现在,我站在古老的竹楼前,看着绿苔覆盖的石阶。那里的灯火闪烁,寒潮在巴陵城呜咽。
尽管屈原的诗歌还未被焚烧,但书生的臆断总是混乱不清。我希望用北渚江头的江水,洗净高唐峡谷中的阴霾。
去完善
释义
1. 湘山:湖南的湘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境内。
2. 琅玕:像珠子般的美石。
3. 雪浪:白色浪花。
4. 青草:指南岳衡山的一部分,又称“青草峰”。
5. 苍梧:指湖南与广东交界的苍梧山。
6. 帝女:指尧帝的女儿娥皇。
7. 沩汭:指湖南省境内的沩水河及其支流。
8. 贰室:指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
9. 重瞳:舜的眼眸中有两个瞳孔,古人认为这是圣人的特征。
10. 天家:指帝王之家。
11. 星轩:皇帝的车驾。
12. 素女弦:古代神话中的美女,擅长弹琴。
13. 皇姱曲:形容乐曲优美。
14. 南天:南方的天空。
15. 翠辇金舆:形容皇家车驾的豪华。
16. 胶舟:用胶粘合的木船。
17. 汉水:指陕西省南部的一条河流。
18. 桥山: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座山。
19. 九疑:指湖南省境内的九嶷山。
20. 灵琐:指仙界的门户。
21. 玉轪:玉饰的车轮。
22. 悬圃:传说中的仙境。
23. 明珰:精美的耳饰。
24. 涔阳浦:指湖南省境内的涔阳江。
25. 飞龙:指龙舟。
26. 晚潮:傍晚时的潮水。
27. 帝子扬灵江上瑟:指娥皇在湘江边弹奏古琴。
28. 夫君:指舜。
29. 洞庭箫:指洞庭湖畔的箫声。
30. 瑟希箫歇:形容音乐停止。
31. 里俗:民间习俗。
32. 芭:一种植物,用来编织篱笆。
33. 贝阙珠宫:形容华丽宏伟的建筑。
34. 兰桡桂枻:形容装饰华丽的船桨。
35. 骚人:诗人。
36. 楚辞: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学作品,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37. 悲回风:指悲伤的音乐。
38. 山鬼:指山神。
39. 鹧鸪:一种鸟类。
40. 岸舣:指停泊靠岸的船只。
41. 古木:古树。
42. 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43. 阶藓:台阶上的苔藓。
44. 庙火青荧:形容庙里的灯火昏暗。
45. 鹿角矶:指长有鹿角的礁石。
46. 寒潮:寒冷的潮水。
47. 巴陵郭:指湖南省境内的巴陵县。
48. 屈赋:指屈原的作品。
49. 成时:完成的时候。
50. 书未焚:指屈原的作品没有被焚毁。
51. 书生臆论:指学者们对屈原作品的看法。
52. 北渚江头水:指湘江的水。
53. 高唐峡:指湖南省境内的高唐峡。
54. 一洒:指洗刷干净。
去完善
赏析
《黄陵庙怀古》是一首描绘古代传说、抒发历史感慨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皇家盛事与今日的荒凉景象,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诗歌情感深沉,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诗人以湘山、湘水为背景,展现了屈原笔下古老神话的美丽画卷。通过对“帝女下璇宫”、“鼓琴衣袗天家乐”等场景的描绘,传达了远古时期礼仪繁盛的历史信息。诗人又通过刻画“一从刻玉下南天,翠辇金舆不复还”的景象,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整首诗用典丰富,语言优美,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陵庙怀古》是清代著名女诗人李含章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正值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时期。
在诗的创作过程中,李含章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切关注。她以黄陵庙为背景,回顾了历史上诸多与黄陵庙有关的英雄事迹,如周瑜、王昭君等。通过怀古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历史的重视和对英雄的敬仰。
与此同时,李含章还关注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她生活的时代,虽然表面上国泰民安,但实际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她在诗歌中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以及对现实的忧虑。
总的来说,《黄陵庙怀古》是一首具有浓厚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作品,既展示了李含章卓越的诗歌才华,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