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七子山省先大人墓

标题包含
七子山省先大人墓
空馀马鬣五湖隅,不见巫阳降紫都。万里云山栖大鸟,廿年风雨泣诸雏。及门尽望西州树,此地曾还合浦珠。回首音容竟何处,白杨萧瑟惨啼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空余马鬣在五湖角落,不见巫阳降临紫都。 万里云山栖息大鸟,二十年风雨哭泣众雏。 到达门前望向西州树,此处曾是合浦珠归还之地。 回头想起声音容貌不知在哪里,白杨树阴惨淡悲鸣乌鸦。
去完善
释义
1. "空馀马鬣五湖隅":马鬣,坟头;五湖,此处指江苏一带的太湖地区。整句意为:在江苏一带的五湖地区,只剩下父亲的坟头了。 2. "不见巫阳降紫都":巫阳,古代神话中的人名,这里代指仙人;紫都,古代对帝都的称谓,这里代指京城。整句意为:看不到神仙降临到京城之中。 3. "万里云山栖大鸟":形容父亲的形象,将父亲比喻为在万里云山间栖息的大鸟。 4. "廿年风雨泣诸雏":廿年,二十年的时间;泣诸雏,为孩子们哭泣。整句意为:过去的二十年里,风雨无阻地为孩子们担忧落泪。 5. "及门尽望西州树":西州,古代地理区域名,位于今甘肃敦煌一带;树,代指家园。整句意为:等到家门前的树木都被望尽了,就能回到故乡。 6. "此地曾还合浦珠":合浦珠,即合浦产的珍珠。整句意为:在这个地方,曾经出现过像合浦珠一样美好的事物。 7. "回首音容竟何处":回首,回顾过去;音容,声音和容貌;竟,竟然;何处,在哪里。整句意为:回头看看,父亲的声音和容貌竟然已经消失在了哪里? 8. "白杨萧瑟惨啼乌":白杨,杨树的一种;萧瑟,形容秋天的景象;惨,悲痛;啼乌,啼哭的乌鸦。整句意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白杨树下传来乌鸦悲凉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七子山省先大人墓》是清代女诗人李含章所作的一首悼亡诗。此诗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以及回顾亲人的音容笑貌,表达了诗人对已故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空馀马鬣五湖隅,不见巫阳降紫都”,描述了墓地周围的荒凉景象。“马鬣”是指坟墓上的一种装饰物,此处用来象征墓地;“巫阳”是指古代巫师的祭天仪式,这里用来暗示墓地的冷落。这两句诗传达出诗人对父亲墓地的一片凄凉之感。 颔联“万里云山栖大鸟,廿年风雨泣诸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已故父亲的思念之情。“大鸟”象征着父亲,而“廿年风雨泣诸雏”则表明诗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始终无法忘怀父亲生前的教诲和关爱。 颈联“及门尽望西州树,此地曾还合浦珠”,表达了诗人对已故父亲的敬仰之情。诗人借用“西州树”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父亲崇高品德的赞美;同时,用“合浦珠”来比喻父亲的高贵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深深敬仰之情。 尾联“回首音容竟何处,白杨萧瑟惨啼乌”,以生动的画面收束全诗。诗人通过描绘墓地周围的白杨和悲啼的乌鸟,表达了对已故父亲的无限哀思。这一联诗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推向高潮,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857年左右的晚清时期,一位名叫李含章的女子创作了《七子山省先大人墓》这首诗。李含章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才华横溢,然而当时女性地位较低,其才学并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在这个时代,女性被赋予的角色往往局限于家庭,她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或参与社会活动。 对于李含章来说,这段时间人生际遇颇为坎坷。在她的一生中,她经历了家族衰落、战乱流离和丧亲之痛等诸多磨难。尽管如此,李含章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族荣光的追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在七子山为已故的父亲扫墓时,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诗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家族的忠诚和责任。诗句中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往事的回忆。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流露出对命运多舛的感慨和对现实不公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李含章作为一个女性在晚清社会的挣扎与坚守,以及她对自身命运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