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雀寺

标题包含
白雀寺
杏花风细春晴早,暂作春游趁春晓。晓寒尚觉薄侵人,宿露遥看浓湿草。垂杨夹岸拂黄帽,官菜千塍映红袄。长松瘦柏认齐梁,坏塔残碑失寅卯。入山但觉花更妍,到寺始惊春正好。幽寻宛转见飞叶,久坐更番换啼鸟。佛镫青冷照千古,阅历朝昏定多少。灵雀飞来竟何在,昙花现处空如扫。剩有珠幡拜儿女,祇听金铙鸣可岛。前生慧业不敢问,后事苍茫欲何祷。归来但诵佛名经,篆烟一缕心香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杨柳岸边,杏花轻舞。趁晨光熹微,我踏上春游之旅。清晨的寒冷尚未散去,露水滋润着草地。沿途所见,金黄的油菜花在田野间映衬着红红的袄子。高大挺拔的松树和苍劲的柏树似乎诉说着历史的故事,破败的寺庙与古塔见证着岁月的沧桑。走进山林,繁花似锦;来到寺庙,春光明媚。山间漫步,鸟儿欢唱,我在那青冷的灯光下感受到了永恒的气息。小鸟不知何处飞来,昙花一现又悄然消逝。孩子们叩拜祈祷,钟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过去、现在、未来皆难以琢磨,唯有诵读佛经,让心灵的芬芳在烟雾中袅袅升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杏花风:春风吹拂时,杏花开的时节。 2. 黄帽:古代僧人的帽子,这里指僧人。 3. 红袄:红色的棉袄,这里借指春天的田野景色。 4. 齐梁:南北朝时期的两个朝代,此处借指古时的年代。 5. 坏塔:破旧的佛塔。 6. 残碑:断裂的石碑。 7. 寅卯:古人用来记录时间的符号,此处表示时间消逝。 8. 花更妍:花儿更加美丽。 9. 春正好:春天正美好。 10. 幽寻:在幽静的地方探寻。 11. 飞叶:飘落的树叶。 12. 久坐:长时间静坐。 13. 更番:轮流替换。 14. 佛镫:佛教中的灯盏。 15. 青冷:形容灯光的清冷。 16. 朝昏:早晨和黄昏,指时间流逝。 17. 定多少:估计有多少。 18. 灵雀:传说能带来好运的神雀。 19. 昙花:传说中的仙花,花期短暂。 20. 珠幡:佛教中的饰物。 21. 拜儿女:指信徒们祈求子女平安。 22. 金铙:佛教乐器。 23. 可岛:佛教圣地。 24. 前生慧业:前世的智慧和业力。 25. 后事苍茫: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 26. 佛名经:佛教经典之一。 27. 篆烟:燃烧的香产生的烟雾。 28. 心香:心中虔诚的祷告。
去完善
赏析
《白雀寺》是清朝诗人李含章的一首描绘游览寺庙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景色描写和对寺庙的观察,表达了她对自然美景和宗教信仰的感慨。 首联“杏花风细春晴早,暂作春游趁春晓”描绘了诗人在春天出游的场景。春风吹过,杏花飘落,阳光明媚,春游正当时。这里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晓寒尚觉薄侵人,宿露遥看浓湿草”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虽然寒气还在,但是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草地上的露水和湿润的环境都说明了春天的到来。 接下来的几联则是诗人对沿途风景的描绘,“垂杨夹岸拂黄帽,官菜千塍映红袄”写出了河边垂柳和远处农田的美景;“长松瘦柏认齐梁,坏塔残碑失寅卯”则表现了古寺的沧桑和历史变迁。 在游览过程中,诗人发现了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感叹生命的短暂。“幽寻宛转见飞叶,久坐更番换啼鸟”,这两句不仅表现了大自然中的生命更替,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白雀寺的景观,“佛镫青冷照千古,阅历朝昏定多少”,这里的千年古刹象征着历史的沉淀,而庙里的铜钟则象征著时间的流逝。 最后,诗人以自己在寺庙中的感受收尾,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她认为人生的前世、今生和来世都是不可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雀寺》是清代女诗人李含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白雀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据史书记载,李含章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因此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康乾盛世,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的人生际遇。李含章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然而,作为女性,她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低,无法像男性一样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因此,她将满腔才情付诸诗歌创作,通过诗词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在这首《白雀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在乾隆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吟咏山水、寄情田园,形成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含章作为一名女诗人,虽然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能够通过诗歌展现自己的才情和思想。她的这首《白雀寺》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她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