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归吴兴感赋 其四
弁岭青连笠泽湄,登楼旷望不胜悲。报君一语君知否,绕郭湖山似昔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帽子山峰绿色相接,抵达笠泽之滨,登上高楼放眼远望,心中却满是悲伤。想告诉你一句话你知道吗?这环绕城市的湖光山色依旧如往昔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弁岭: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也是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 笠泽:又作“笠带”,指戴斗笠的农夫。这里是诗人比喻自己在田间劳作的形象。
3. 湄:水边,这里指的是诗人在弁岭下笠泽的地方。
4. 报君:报答君王或国家,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5. 郭:城墙内外的地区,这里是指湖州城。
6. 湖山:湖泊与山岳,这里是指湖州附近的山水景观。
7. 似昔时:像过去一样美丽宜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含章在其返回故乡吴兴时的感慨之作。首句“弁岭青连笠泽湄”描绘了故乡的山水美景,其中“弁岭”和“笠泽”都是吴兴地区的著名景点,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第二句“登楼旷望不胜悲”却话锋一转,表现了诗人在登高望远时心中难以抑制的悲伤之情。这种情感上的巨大反差,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
在第三句“报君一语君知否”中,诗人向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是否知道这个秘密?这为接下来的诗句营造了一种悬念。而第四句“绕郭湖山似昔时”则揭晓了这个秘密——尽管世事沧桑,但故乡的湖光山色依然如故。这里,诗人通过对故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她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故乡的美景开篇,以悲伤的情绪作为过渡,最后通过揭示谜底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诗人通过对故乡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观。同时,这首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永恒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初归吴兴感赋 其四》,是清代女诗人李含章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中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765年。此时,李含章刚刚结束了她的婚姻生活,回到了故乡浙江吴兴。在这段时间里,她经历了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生活的压力,这也成为了她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在清朝中期,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仍然非常严格。女性通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主要责任是照顾家庭和孩子。然而,李含章却选择打破这种传统观念,她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女性的独立性和力量。
在这首诗中,李含章通过对家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她也通过对自己婚姻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她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敢,也展示了她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远见卓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