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翰王同年
回翔青琐已多时,四海归荣更是谁。
通籍禁中参凤阁,司言天上焕龙墀。
修文礼乐源何大,振笔云雷泽益滋。
若把王褒颂勋业,未如际会遇昌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宫中盘旋已有多时,四海归顺的荣耀属于谁呢?
拥有皇室身份,参与机密,掌管天子的言论。
整理文化礼仪的源头是多么伟大啊,挥毫如云雷般照亮了天子的殿堂。
如果要用王褒来赞美功勋事业,不如在关键时刻遇到昌盛的时代。
去完善
释义
1. 青琐:指皇宫中的青色雕刻,借指皇宫、朝廷。
2. 四海归荣:意指四海之内的人皆以受到皇帝的召见为荣。
3. 通籍:指通过身份验证进入皇宫或朝堂。
4. 凤阁:指皇宫中的楼阁,这里借指皇帝所在的宫室。
5. 司言:即言官,负责向皇帝谏诤的官员。
6. 天上焕龙墀:指皇宫中的龙墀,即皇宫前的台阶,这里借指皇宫。
7. 修文礼乐:指整治文化,提倡礼仪音乐。
8. 源何大:意指根源何在。
9. 振笔云雷:指挥笔写作,犹如云雷般迅速且有力。
10. 泽益滋:指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11. 王褒:古代文人,擅长赞美功业。
12. 颂勋业:指歌颂皇帝的功业。
13. 际会:指遇到好时机。
14. 昌期:指昌盛的时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含章写给他的朋友兼同事,王内翰的。诗中表达了对王内翰才能和功绩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首联“回翔青琐已多时,四海归荣更是谁”,描述了王内翰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他所获得的荣誉。青琐是古代皇宫门窗上的装饰,这里用来象征朝廷。“回翔青琐”意味着王内翰已经在朝廷里待了很多年,而“四海归荣”则强调了他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声誉。
颔联“通籍禁中参凤阁,司言天上焕龙墀”,进一步描绘了王内翰的崇高地位。“通籍禁中”意味着他进入了皇帝的宫殿,“凤阁”是古代皇宫里的建筑,这里用来象征皇帝所在的地方。“司言天上”则是说他在朝廷上担任重要职务,负责传达皇帝的旨意。
颈联“修文礼乐源何大,振笔云雷泽益滋”,是对王内翰才能的赞美。“修文礼乐”是说他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源何大”则表示他的才华源于何处,具有很大的影响。“振笔云雷泽益滋”则是形容他的文笔如同雷电般震撼人心,给人们带来很多益处。
尾联“若把王褒颂勋业,未如际会遇昌期”,是诗人对王内翰的期望。“王褒颂勋业”是指古代文人王褒歌颂国家繁荣昌盛的诗篇,这里用来比喻王内翰也应该有机会写出这样歌颂国家的作品。“未如际会遇昌期”则表达出诗人认为王内翰正处于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繁荣时期,希望他能抓住这个机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内翰王同年》这首诗是清朝女诗人李含章所作。创作时间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这段时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李含章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子的地位较低,难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李含章在成年后嫁入王氏,成为王家的一员。她的丈夫王同年是一名文人,二人志趣相投,感情甚好。
王同年与李含章的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他们一起吟诗作画,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王同年因病去世,李含章失去了她的伴侣。失去挚爱的她悲痛欲绝,写下了这首《寄内翰王同年》来表达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歧视,以及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同时,也展示了李含章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