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四
我有照乘珠,生长薄海曲。孕月含清辉,光照鲛人屋。一朝逢越贾,采摘出幽壑。献入明光宫,藉以文梓椟。金缸同不夜,符采烂华幄。实至名必归,何必虑鱼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是镶嵌在海底的明珠,孕育着如月光般的清辉,照亮了那些生活在深处的鲛人的家园。一天,我被一个来自越地的商人发现并采摘出来,带到了明光宫。我被放在了一个用梓木制作的盒子里面,与金子制成的灯一起,使整个宫殿都不需要点灯,其色彩华丽如同灿烂的光彩照耀着华丽的帷幕。我虽然璀璨,但被掩盖在这个繁华世界并不足为奇,因为我知道,金子总会发光,我无需担心鱼目混珠。
去完善
释义
1. 照乘珠:传说是一颗能照亮整个车厢的明珠,这里指作者自己,暗喻自己有很高的才华。
2. 薄海曲:指海边,薄是靠近的意思。
3. 孕月含清辉:孕育着月光般的清澈光辉。
4. 鲛人屋:传说中住在海底的人鱼的住处。
5. 逢越贾:遇到来自越国的商人,这里可能是指遇到一个识才之人。
6. 幽壑:深谷,这里比喻自己的才华被埋没的地方。
7. 明光宫:汉代宫殿,这里用来象征皇帝宫殿。
8. 文梓椟:有花纹的梓木盒子,这里用来盛放照乘珠。
9. 金缸:金属制成的灯盏。
10. 不夜:指通宵达旦。
11. 符采:古代大臣朝见时手中所持的一种信物。
12. 烂华幄:华美的帐幕光彩照人。
13. 实至名必归:真实的东西总会显露出来,不必担忧被鱼目混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深海明珠的画面。诗人以“照乘珠”比喻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通过描述珠子的成长环境、光彩夺目以及被发现的过程,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珍视与期待。同时,通过“献入明光宫”这一情节,传达了渴望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愿望。
在诗中,作者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象相联系,传达出了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此外,诗人通过对“鱼目”的担忧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体现出一种高尚的品格。全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堪称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古 其四》是清代著名女诗人李含章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在这个时期,清朝政权逐渐稳定,社会相对繁荣。然而,对于女性来说,当时的时代仍然以男权为主,女性在文学、教育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李含章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真挚的情感。
在创作《拟古 其四》时,李含章正处于她人生的黄金时期。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然而,随着家道的衰落,她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人生经历使得她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能够以深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
在清康熙年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清朝政权的巩固使得社会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如男女不平等、科举制度等问题。这些时代背景为李含章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