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露坐
火云秋未收,商气夕乃至。凉飙动木末,梧叶萧萧坠。广庭延伫久,月影半在地。银河淡无波,疏林皎初霁。轩南最幽旷,竹露酒寒翠。清阴下藤萝,馀香冷荷芰。披襟爱晚凉,枯坐竟忘睡。夜久钟漏沈,流萤在衣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火红的云朵还没有消散,秋天的气息已经悄然来临。清凉的微风拂过树梢,梧桐的叶子纷纷扬扬地落下。我独自站在空阔的庭院中,等待了许久,月亮的影子已经一半映照在地上。银河显得宁静而平淡,稀疏的树林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下。朝南的小轩是最幽静的地方,竹叶上的露水像美酒一样让人感受到阵阵凉意。清凉的树荫下爬满了藤蔓,残留的香气令荷花和菱叶都感到寒冷。我敞开衣襟享受这傍晚的凉意,就这样静坐直到忘记了时间。夜深了,钟声渐渐沉入寂静,萤火虫在衣服的边缘飞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火云:指炎热的天气或火势蔓延的云彩。这里可能意指秋天的火烧云。
2. 商气:秋天肃杀之气。
3. 凉飙:指凉爽的风。
4. 木末:树木的末梢。
5. 广庭:宽敞的庭院。
6. 月影:月亮的影子。
7. 银河:又称天河,是中国古代对天空中一条由繁星组成的亮线的称谓。
8. 疏林:稀疏的树林。
9. 初霁:雨后刚刚放晴。
10. 轩南:指南轩。
11. 幽旷:深远的空旷。
12. 竹露:竹子上的露水。
13. 酒:通“洒”,散布。
14. 清阴:树荫。
15. 藤萝:蔓生植物。
16. 馀香:残留的香气。
17. 荷芰:荷花与菱花。
18. 披襟:敞开衣襟,表示无拘束或舒畅。
19. 枯坐:无所事事地坐着。
20. 钟漏沈:钟声滴漏之声消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景中。火红的云朵似乎仍未从夏天离去,但傍晚的商气已经降临。随着凉风吹过枝头,梧叶纷纷飘落,给秋天带来了肃杀的气息。诗人独自漫步在广阔的庭院中,月亮的影子洒在地上,显得格外美丽。河汉疏朗,夜空如洗,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
诗人在轩南找到了一片幽静的地方,那里的竹林带着露水,显得格外翠绿。藤萝下的阴影里,残荷散发出阵阵清香。诗人敞开心怀,享受着秋天的凉爽,竟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夜深了,钟声渐渐消失,只有流萤在夜色中闪烁,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露坐》是清朝诗人李含章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中期,大约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这段时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清政府逐渐走向衰落。
在这个时期,李含章作为一位女性诗人,她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她的诗歌作品以抒情见长,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在这首诗中,她通过对秋夜露坐的描绘,表达了她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时代背景方面,清朝中期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但随着清政府的腐败和对外战争的失败,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下降。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开始对现实进行反思,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因此,李含章的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