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台周心乐以濂溪自家意思扁其所居之室为赋短诗
真人绝浮伪,一室逃虚空。轩窗敞寥廓,八面俱玲珑。悠然会众妙,纳此灵襟中。鸣琴弄秋月,洒墨吟春风。至令千载闲,默与前人通。驴鸣共草色,是乐真融融。痴人不解事,说梦追前踪。蒙头但熟睡,日影东窗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的老师,翻译古文很熟练,能够立刻创作出相应的现代白话文.
去完善
释义
1. 真人:这里指周敦颐(濂溪先生)。
2. 绝浮伪:断绝虚伪的事情。
3. 一室:一间屋子,即诗人所题诗的居所。
4. 逃虚空:在虚空中逃避世俗纷扰。
5. 轩窗:窗户。
6. 敞寥廓:敞开广大的空间。
7. 八面俱玲珑:形容屋子布局巧妙,四面八方都显得雅致。
8. 悠然:形容心态宁静。
9. 会众妙:领会各种美妙的意境。
10. 纳此灵襟中:将美好的景致纳入胸中。
11. 鸣琴:弹奏古琴。
12. 秋月:秋天的月亮。
13. 洒墨:挥洒笔墨。
14. 吟春风:咏叹春天的和风。
15. 至令:至今。
16. 千载闲:指周敦颐生活的年代距今已很久远。
17. 默与:暗暗地跟……相通。
18. 驴鸣共草色:比喻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
19. 是乐真融融:这种乐趣真的让人感觉融洽愉快。
20. 痴人:指不明事理的人。
21. 说梦追前踪:沉迷于过去的事迹,就像在讲述梦境一样。
22. 蒙头:头蒙着被子。
23. 日影东窗红:太阳的光芒照在东边的窗户上。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周心乐这位真人的赞美,表达了他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世界的摒弃。“真人绝浮伪,一室逃虚空”,诗人认为真正的贤人能够摆脱世俗的虚伪,过着清静的隐居生活。“轩窗敞寥廓,八面俱玲珑”,描述了居室的宽敞明亮,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自由和舒适。接下来的诗句,如“鸣琴弄秋月,洒墨吟春风”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生活和心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欣赏。最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理解这种乐趣的人的不满,认为他们只会睡觉,不会享受生活的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晞颜的《箫台周心乐以濂溪自家意思扁其所居之室为赋短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具体时间已无法确考。诗中的“濂溪”指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号濂溪),而“箫台周心乐”则是作者的友人,显然也是一位对周敦颐哲学思想有所领悟的人。从诗的题目来看,这首诗是作者应箫台周心乐的邀请,为其所居住的地方题写的诗。
在这个时期,明朝刚刚建立不久,社会动荡逐渐平息。朱元璋大力整顿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推行儒家教育,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在明朝初年得到了重视和推广。因此,箫台周心乐选择以周敦颐的哲学思想来命名自己的居所,可见他对这种思想的敬仰和认同。
朱晞颜作为箫台周心乐的友人,受到他的影响,也对周敦颐的哲学思想有所了解。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友人的敬意,同时也传达出了对儒学精神的尊重和弘扬。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明朝初年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儒家哲学思想的认同和推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