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里的水清澈如同洗净的凝脂,早晨起来想作诗抒发情感。
在哪里才能找到西施的身影呢?只有那垂柳依依,头发花白的老者。
华丽的屋宇,香气四溢的梅花园,千万片琉璃瓦闪烁着不同的光泽。
仿佛是一曲《乐府诗》中的故事,富贵的生活就像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位之时。

去完善
释义
1. 断塘:孤立的池塘。
2. 洗凝脂:形容雪景之美。
3. 西施:这里指代美丽的景色。
4. 银匙:华丽的建筑装饰。
5. 藻井:天花板上雕刻精致的装饰图案。
6. 粉香梅圃:指梅花盛开的地方。
7. 万瓦玉参差:形容屋顶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8. 乐天词:白居易的诗或词。
9. 吴王:吴王夫差,曾在姑苏台享受荣华富贵。

去完善
赏析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描绘了诗人张可久在姑苏台欣赏雪景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以洗尽铅华的池塘和早起的鸟儿为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与赞美。接下来,“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则将人们的思绪引入古意盎然的画面,寻找消失已久的西施。
后半部分,“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展现了雪中姑苏台的繁华景象。最后一句“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则表达了对昔日吴王的富贵的回忆,仿佛身处其中,感受着那份华贵与繁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是元曲作家张可久的作品。创作于元朝时期,张可久身为戏曲名家,一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以善于描绘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士大夫的闲适生活而著名。这首《太常引·姑苏台赏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元朝,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繁荣,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如苏州等地,更是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聚集,这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坛异常活跃。而作为曲家的张可久,在这种环境中,更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将之化作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
张可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绚丽的江南水乡赏雪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能够过上安静、祥和的生活的心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