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乐·湖上废圃
古苔苍,题痕旧。
疏花照水,老叶沉沟。
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
困倚东风垂杨瘦,翠眉攒似带春愁。
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青苔显得苍茫,题诗的痕迹已经陈旧。稀疏的花朵映照着水面,老叶子在沟渠中漂浮。蜜蜂黄色的身体点缀着绣屏,蝴蝶的粉沾上了丝绸衣袖。疲倦地倚靠在春风中的杨柳,身形消瘦,翠绿的眉毛仿佛凝结了春天的忧愁。寻觅村子寻找美酒,却没有人依靠在楼上;只有树木系着小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湖上废圃:即湖边荒废的园圃。
2. 古苔苍:形容苔藓古老而苍绿。
3. 题痕旧:指墙壁上的题诗痕迹陈旧。
4. 疏花照水:稀疏的花朵倒映在水中。
5. 老叶沉沟:枯老的叶子落在水沟中。
6. 蜂黄点绣屏:黄色蜜蜂在屏风上忙碌采蜜。
7. 蝶粉沾罗袖:蝴蝶翅膀上的粉末沾染在罗衣袖子上。
8. 困倚东风垂杨瘦:在春风中,消瘦的杨柳无力地依靠着。
9. 翠眉攒似带春愁:眉黛翠绿的女子眉头紧皱,似乎带着春天的忧愁。
10. 寻村问酒:沿着乡村寻找卖酒的店家。
11. 倚楼:站在楼上。
12. 维舟:系舟,将船停泊在岸边。

去完善
赏析
《普天乐·湖上废圃》以“古苔苍”起笔,直接勾勒出一片破败的景象。而后写到的“疏花照水,老叶沉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衰败的气氛。然而,在“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一句中,我们看到了一丝生机,虽然微弱,但足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困倚东风垂杨瘦”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树木在春天里的无力感。最后,通过“翠眉攒似带春愁”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全词借景抒情,通过对湖上废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普天乐·湖上废圃》是元代文学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元末明初,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而文人墨客却多在湖山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
作为元代文人,张可久一生经历了不少曲折。他少年时即有文名,然而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高中。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开始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词歌赋为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思。
在元末明初这个特殊的时代,中原大地饱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然而,在这个时代,却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诗词歌赋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作品流传后世,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