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折桂令·倚栏杆不尽兴亡

标题包含
折桂令·倚栏杆不尽兴亡
倚栏杆不尽兴亡。数九点齐州,八景湘江,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00-1290年),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乐府。他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诗人,生活在南宋末期至元朝初期。他主要活动在江浙一带,与乔吉并称“双壁”。他的创作在元初颇具影响,至今保...查看更多
shirley_工期好赶
去完善

译文
依靠着栏杆,却仍感兴亡之事未能尽述。这里能领略到九点的齐州八景,以及湘江的古韵。不禁令人想起古人的诗词、神仙的故事和佳人的酒香。远处烟雾缭绕,树木犹如处在云雾之中;雪山与月光相映,带来无尽的苍茫之感。这里有成双的白鹤,还有豪放的剑客,他们的故事如锦绣般美妙。
shirley_工期好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折桂令:曲牌名。 2. 倚栏杆不尽兴亡:描述作者在亭阁边倚栏欣赏景色时心中却充满了国家兴亡之感。 3. 九点齐州:指中国九州大地。 4. 八景湘江:八景,指八个著名的风景;湘江,湖南境内的一条江。这里可能指的是湖南的著名景点。 5. 吊古词香:感慨古代的历史文化。 6. 招仙笛响:通过吹奏笛子召唤神仙。 7. 引兴杯长:邀请好友一起喝酒,分享情怀。 8. 远树烟云渺茫:远方的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形容景色的朦胧美。 9. 空山雪月苍凉:空寂的山间,雪月和夜色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10. 白鹤双双:形容天空中的两只白鹤翩翩起舞。 11. 剑客昂昂:剑客形象威武雄壮。 12. 锦语琅琅:美妙的言语在耳边回响。
shirley_工期好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折桂令·倚栏杆不尽兴亡》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浩渺的画卷,展现了作者张可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首句“倚栏杆不尽兴亡”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倚栏远眺的画面,引发人们对历史兴亡的思考。接下来的句子则描绘了山水景色,如“九点齐州,八景湘江”,用数字勾勒出广阔的空间感,表现出山河壮丽的景象。同时,通过“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等描述,进一步传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 紧接着,作者以“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描绘出一幅空旷寂寥的冬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深沉的氛围。而后以“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结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们生活中的豪放与柔情。 整体来看,这首《折桂令·倚栏杆不尽兴亡》以其丰富的意象、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展现出了作者张可久卓越的艺术才华。
shirley_工期好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折桂令·倚栏杆不尽兴亡》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元朝晚期,此时元帝国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在创作这首词时,张可久已是一位经历世事沧桑的老年文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曾试图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多次失败。这种失望与挫折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一时期,元朝统治者内部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外部的农民起义也愈演愈烈。社会的动荡使得张可久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可久创作了这首《折桂令·倚栏杆不尽兴亡》。在这首词中,他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个人情感和国家命运的交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shirley_工期好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