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风捎来信儿来自远方的家乡,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大雁在红叶满天的日子里悲啼,我在菊黄满地的地方沉醉,醒来只听见秋雨敲打着芭蕉的声音,仿佛都在这秋天的梦里。

去完善
释义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 张舜民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清江引·秋怀》是元曲作家张可久的作品,以西江月为曲牌名,展现出秋天独有的景色和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词的开头“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传递了秋风的到来以及远方的家书,勾起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这也表现了作者身在异地他乡,心中却挂念着遥远的家乡和家人。
接下来两句“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则描绘出秋天的景象,大雁在枫叶红的天空中啼叫,而人们在满地黄花丛中沉醉。这两句巧妙地描绘出秋天迷人的景色,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思念亲人的氛围。
最后一句“芭蕉雨声秋梦里”则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达到了极致,听着窗外绵绵不绝的秋雨,他只能在梦中回到那遥远的故乡。这种意境深刻地传达出思乡之情的浓郁与无奈。
整首词结构紧凑、用词精炼,将秋天的景色与思乡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江引·秋怀》是元代词人张可久的代表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元朝晚期,正值元末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时期。在这个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文化的轻视和对汉族人民的压迫,使得民间疾苦重重,士人壮志难酬。
张可久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曾任过小官吏,却因官场黑暗而仕途坎坷,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晚年退居江湖,以卖文为生。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激发了他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首词中,张可久通过对秋天萧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用“一叶落”来比喻自己孤寂的处境,用“两鬓华”来展现岁月蹉跎的无奈。同时,他通过描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对忠诚勇敢品质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清江引·秋怀》是张可久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出的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