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里的芳草纷乱如云,忧愁笼罩在夕阳中。短亭中的离别饯行,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华丽的游船,还有垂柳轻拂和矫健的马匹。鸟儿悲鸣,夜晚下雨,春风袭来。桃花已经凋谢,佳人的身影又在何处呢?只看到紧闭的门扉外留下一片凋零的花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2. 春云:春天的云彩。
3. 短亭: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小亭子。
4. 别酒:离别时饮的酒。
5. 平湖:平静的湖泊。
6.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7. 垂柳:低垂的柳树。
8. 骄骢:强壮的马。
9. 啼鸟:鸣叫的鸟儿。
10. 夜雨:夜晚的雨。
11. 东风:东方吹来的风。
12. 桃花:桃树的花。
13. 佳人:美女。
14. 门掩残红:门后面是落下的花瓣。

去完善
赏析
《人月圆·春晚次韵》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词,词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忧愁。在诗人眼中,春天的草是“萋萋”的,天是“春云乱”的,这是富有动态感的画面。而“愁在夕阳中”则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为整幅画面增添了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春天的具体描绘:短亭中的别离、平湖畔的画舫、垂柳下的马匹等,都是春天常见的景象。然而,这些景象都被诗人赋予了情感的内涵,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哀愁。
下阕的“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则是对春天声音和气象的描绘,使得春天的形象更加立体。最后两句“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则是对春天结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感慨,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月圆·春晚次韵》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可久的一首名篇。此诗创作于元朝末期,此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
张可久生活在这个时代,他曾担任过小吏,但因个性刚正不阿,不愿趋炎附势,所以一生沉沦下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的景象,借物喻人,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中,他通过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