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春日湖上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座小楼被青山所遮挡,使得它离遥远的天空显得更加遥远。昨晚在梦中见到的人儿像玉石一样美好,却不知他在何处吹奏着萧声。门前是朝夕不变的秋月,而春天的潮水却会定期涨起。眼看着花落憔悴,如同心事,而柳树的嫩芽则如眉头一般显得无精打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楼:这里指小楼房。
2. 还:表示依旧,依然。
3. 被:表示遭受,受到。
4. 青山:青翠的山峰。
5. 碍:阻碍,妨碍。
6. 隔断:使...隔断,把...隔开。
7. 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借指广阔的天空。
8. 昨夜入梦:昨晚在梦中见到。
9. 如玉:形容美好、洁白无瑕。
10. 何处吹箫:哪里传来悠扬的箫声。
11. 门前朝暮:门前的日出日落。
12. 无情:没有情感,不动感情。
13. 有信:有信用的,可靠。
14. 春潮:春天的潮水。
15. 看看:逐渐,渐渐。
16. 憔悴:形容人瘦弱,精神不振的样子。
17. 飞花:飘落的落花。
18. 心事:心里的想法或计划。
19. 残柳:枯萎的柳树。
20. 眉梢:眉毛的末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人月圆”为词牌名,词意为:夜深人静之时,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遗憾形成鲜明对比,月光、春花等物象都变成了伤感的载体,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喻的无奈和寂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月圆·春日湖上》是元代词人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咏春词。这首词创作于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在这段时间里,张可久身处宦海浮沉之中,他先是被任命为典史,后又升迁为昆山丞。尽管如此,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向往隐逸生活。
在这个时期,元朝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政治腐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问题十分严重。张可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既感受到了国家繁荣背后的危机,也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忧虑。因此,他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春日美景的留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