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乐闲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披着盔甲的铁衣守卫着紫金关,洁白的栏杆上题写着美丽的花语,湖面上泛舟的小船上,月亮映照着黄芦岸边。
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驰骋沙场,但到头来还不如享受闲散的生活来得快乐。当年李翰林如今身在何处呢?许将军的热血尚未干透,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千古严滩的风流传颂不朽。

去完善
释义
1. 铁衣披雪紫金关:描述边关的景象,“铁衣”指的是古代士兵的盔甲,“紫金关”则是古代关隘的名字。
2. 彩笔题花白玉栏:描绘美丽的景色,“彩笔”指代美妙的文笔,“题花”是对花的描绘,“白玉栏”则形容白色的玉质栏杆。
3. 渔舟棹月黄芦岸:描绘江边景色,“渔舟”是渔船的意思,“棹月”是指船桨搅动着水面反射月光,“黄芦岸”表示长着黄色芦苇的岸边。
4. 李翰林身何在:引用典故,“李翰林”即唐代诗人李白,这里代表文人墨客。
5. 许将军血未干:同样引用典故,“许将军”指的是东汉名将许褚,这里代指武人。
6. 播高风千古严滩:表达流传千古的高尚品质,“播高风”意为传播高尚的品质,“千古严滩”是一个历史遗迹的名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小令以简约的诗句描绘出一幅边关雪地、江滨月色及豪放壮志的场景。首句“铁衣披雪紫金关”勾勒出一位勇士在边疆战地上身着铁甲,披着白雪的英勇形象。次句“彩笔题花白玉栏”则借助于色彩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繁华景象和美好的生活愿景。接下来“渔舟棹月黄芦岸”又为我们呈现出另一种宁静致远的画面,令人感受到悠闲与恬静的氛围。然而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建功立业并非人生唯一目标,有时候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也许更为珍贵。紧接着,通过对李翰林(李白)和许将军(许远)的命运进行比较,进一步凸显出从容洒脱的人生态度。尾句中“播高风千古严滩”更是突显了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寓意着诗人将这种精神传颂于千秋万代。整首曲子的意境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沉,无疑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仙子·乐闲》为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所作。此诗创作于元朝晚期,正值朝代更迭之际。这时期,文人墨客向往回归自然,过上安逸的生活,因此此类作品较为盛行。
张可久本人曾在朝为官,但一生并未显达,并曾因直言而被贬谪。坎坷的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了归隐田园,并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元朝渐趋衰微,元明交替,战乱频发,百姓疾苦。诗人通过书写悠然自得的生活,寄寓了个人对和平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